课题 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1) 教学设计过程 上完了地球的自转,我们发现生活中很多的地理现象都能解决了。可是,有些问题我们还是解释不了,譬如为什么夏天的白天比冬天的长?为什么夏天的影子比冬 天的影子短?为什么有春夏秋冬?等等等等。。。。 导 我们从今天起,就开始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入 列出学习目标: 设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计 2.了解地球公转特征与自转的异同,理解黄赤交角产生 的原因及其影响 组内研讨意见 导入部分可以适当加入些图片部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主 讲 内 容 3.能识读和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4.能识读和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学 生 学生独学,完成导学案P17知识体系梳理。(给出3到5独 分钟)。 学 学生按小组展示,回答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和内 评价。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容 学生独学部分可以引入小组评价机制,各组间形成竞争机制。 注: 探究一.地球公转速度探究 列 1.请在下面的公转轨道图中画出地轴,并用箭头表示地出 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主 要 学 提 生 纲 群 学 内 容 图片展示一定要进行,可以尝试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的公转轨道上标出远日点和近日点,并标注日期范围 最好能结合具体的日期变化,譬如三月到9月如何 变化?12月到来年7月如2.在一年中,地球什么时候公转至近日点和远日点? 何变化?或者中秋节放假3.总结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期间的速度? 展示的动态图不是很清晰,可以再清晰些 4.对比总结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特点 探究二.黄赤交角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1.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轨道面和黄道面有何关系? 2.结合黄赤交角示意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大范围。南北方向移动到最大范围时分别是什么节气? 让学生总结梳理,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二分二至日的具体日期。并且要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中能够准确地标出具体位置,并在公转轨道面上辨认出来 学生一定要能够独立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一定要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示,其余同学要在草稿纸上画出来,并一定要标记全相关的知识点 3.结合教材图1-3-3,1-3-4,总结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你能画出示意图么? 学 生 活 完成导学案技能应用与拓展部分,检查本节课内容是否学 掌握 部 分 习题可以当堂检测完成 本节课内容较多,而且多是重难点知识,在历年的小高考中也属于必考内容,学生在学形 成 共 识 习中会出现知识点掌握不充分,难点难以掌握等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宁可慢点也要保证知识点的掌握,并且要提醒学生本节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重难点,并会应用相应的解题技巧加以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