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长短、大、。多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复习旧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谁能把这些数数给大家听? 二、新授课 1、教学高矮。 (1)创设情境。 (在黑板上方贴一个五角星,下方也贴一个五角星) 谁愿意把黑板上的五角星摘下来? 老师为什么能拿到上方的五学生活动 学生数数。 学生上台摘五角星,但只能拿到下方的五角星,拿不到上方五角星。 生答:因为老师高。 生答: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比高矮的方法,并汇报、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倒出来的东西,交流汇报。 5 2、比一比 课本第5页的“比一比”及第6页的“课堂活动”。 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以及会判断物体的高矮、小组活动探讨初步比较物体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快乐。 五角星、纸袋、各种文具、卡片 个性设计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说话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角星呢? 刚才那位小朋友为什么拿不到上方的五角星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请两位个子差不多的小朋友上台,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 2、比长短。 引导学生观察。 每组桌上有两个口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起把他们倒出来看一看吧? 你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吗? 比大小。 出示两个球,一大一小,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球的大小。 比多少。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 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学生小组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并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东西?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并说一说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学生自由举例子。 学生人真观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每一种类别都就注意事物的多样性。 比一比身边的事物 6 边说。(引导学生说出多些、少些) 说出生活中多些、少些、同样多的例子。 课堂活动。 出示图片。 四、布置作业。 2、比一比 板书设计 高矮 长短 大小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以及各数的组教成。 学目标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并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知识与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技能 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7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学习内容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是算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1—5每个数表示的意义及写法;理解“>”、“<”、“=”三种符号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0”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的含义;5以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 教学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 1—5的各数的数、说、认 课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一题。 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学生活动 学生按要求说话:(1)、1个文具个性设计 认、读、写5以内的数。 对数的正确感受。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10课时 盒,(2)、2本书,(3)3个本子。 1.创设情境,学生答: 8 把学生生活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