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础练习】 一 选择题 1、远古时期,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D.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日,惴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 )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 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 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下列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A.使用木耒、骨耜等生产工具 B.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耕作方式 C.曲辕犁的发明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陕西 山东 山西 内蒙古 江苏 出土地点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平陆枣园 和林格尔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6、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7、《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男耕女织 C、个体经营 D、精耕细作 8、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丘陵地的灌溉最应使用 ( ) A 积车 B.高转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以上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此诗能反映出( )
①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②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宋朝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④封建制度下农民生活的安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④
10、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 B.排斥商品经济 C.霍氏家训严格 D.强调劳动获得财富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王祯《农书》书影
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 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 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 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 山深人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曲
⑵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⑶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第1课 参考答案:
1-5 BDDDA 6-10 ADBBA 材料分析
(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 (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