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一、1.营养物质 生长繁殖 液体 固体
2水.碳源 氮源 无机盐 PH 特殊营养物质 氧气 3维生素,酸性,中性或微碱性,无氧
〖思考1〗: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二 (一)杂菌 1.空间 衣着 手,清洁和消毒 2.器皿 接种用具,培养基,灭菌 3. 酒精灯火焰 4.周围的物品
(二)1.略 巴氏消 酒精 2.略 灼烧 干热 高压蒸气
〖思考2〗: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
〖思考3〗避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思考4〗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100k Pa,121℃,15~30,零,容器中的液体暴沸, 实验操作、
一1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思考5: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思考6〗糖 维生素 和 有机氮
2:50,锥形瓶,拔出棉塞,迅速通过火焰,打开一条缝隙,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倒过来放置
〖思考7〗消灭瓶口的杂菌,防止杂菌感染培养基。
〖思考8〗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思考9〗不能。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思考10〗增大接种面积,保持通气并防止杂菌感染。
答案。二、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
1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①接种环,烧红。③,消灭试管口杂菌。 ④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⑥,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⑦,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⑧,倒置放在培养箱中
〖思考11〗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防止高温杀死菌种;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来源:Z,xx,k.Com]2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①,9mL,灭菌。②,1。③,1
〖思考12〗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1支移液管
结果分析与评价
- 5 -
1对照,培养基灭菌不彻底。2呈白色,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3大小不同;菌落分布位置相同。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思考14〗有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杂菌感染等。
来源学科网
〖思考15〗临时保藏法和甘油管藏法。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
【例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营养和能源的理解。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CO2是光能自养细菌的碳源,但不能提供能量。CO2和N。是无机物,也是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硝化细菌所利用的氮源是无机氮源氨,同时氨也为硝化细菌提供用以化能合成作用的能源。答案:D
启示: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微生物的碳源,又是微生物的氮源;有机碳源能提供能量,无机碳源不能提供能量;无机物也可提供碳源、氮源和能源。
【例2】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无菌技术的掌握。高压蒸气灭菌锅是灭菌的一个设备,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 答案:C
启示: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和灭菌两大类,分别又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例3】解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棒取出称量纸。待培养基冷却至50℃,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溶化状态。平板冷却几分钟后还需倒置。答案:A
启示:固体培养基的制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顺序不能颠倒。并且在制作过程特别是倒平板时彻底做到“无菌”。
【例4】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A说的是灭菌的目的,
因为发酵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所以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因为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但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只消灭杂菌,而是消灭全部微生物。C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和物质都要灭菌;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种的,灭菌必须在接种前,如果接种后再灭菌就会把所接菌种也杀死。答案:B
基础自测 一、1.A 2.C 3.D 4.D 5.C 6.C 7.D 8.D 9.C 10.B。11D。。12。C。13。D。14。B。15。C。16。D。17。B。
二、18. 恒温箱 菌落生长,菌落生长 19(1)需要灭菌 (2)需要灭菌 (3)需要消毒 20(1)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在于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2)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1.不能 因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22.因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这样最终就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