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专题复习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9:3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复习一——王朝统一的意义和历史贡献

(一)隋的统一

1.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2.意义: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②隋的统一奠定了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

3.隋的统一对今天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4.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①完成统一,奠定了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

②开凿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创设科举,拓宽了统治者吸收人才的道路,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 ④创设“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巩固了国家统一。 (二)元朝统一全国

1、1271年,元朝建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2、意义:①元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②元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增强了对外交往的吸引力。 ③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元的统一对今天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①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②统一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 4、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①完成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创设行省制度:加强了元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为后来明清所沿用,基本奠定今天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格局。

③创设新的行政区域管理机构: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西藏和台湾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④推动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备注说明:隋、唐、元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其中隋朝和元朝的统一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而建立的统一政权。

专题复习二——巩固国家统一,开创太平盛世

(一)贞观之治——唐太宗 治世表现 出现原因 政治 统用人 治措施 经济 选才 借鉴 启示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唐太宗吸取隋朝兴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了宰相人数,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力戒奢侈浪费 完善科举制度: 常设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诗歌政论,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①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 ①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安定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二)贞观遗风——女皇武则天

1.称帝:武则天相继废中宗、睿宗,自己做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_______。 2.措施:重用有_____ 的人,重视发展_________。

3.评价: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_____ 奠定了基础,史称“_________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志宏贞观,政启开元”,原因就是通过上述措施起到作用。)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1.措施:选拔德才兼备的_____、_____、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_____;严格执法。 2.概况: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_________。“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是大唐盛世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3.表现:

(1)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_______和_____,全国耕地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

(2)商业:唐朝都城_____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_______大都市。

(四)总结与启示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统治措施的共同点: ①选拔人才 ②整顿吏治 ③发展生产 ④戒奢从简 。 2.唐朝治世局面对今天中国发展的启示:

①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 ①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安定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元朝大统一 ——元世祖忽必烈 表现 疆域辽阔,政局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 ①创设行省制度。 政②在中央设_______管辖吐蕃,_____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西藏和台湾自元朝治 起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③设置___________,管辖澎湖和琉球。 巩①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_____改作牧场; 固统措施 ②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一③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措经作用 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 施 济 手工业:棉纺织业成为江南地区主要家庭副业;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黄道婆的功劳) 表现 商业:元大都是闻名于世的国际性大都市;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原因 表现 ①元朝统一给各民族交流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②元朝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中外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①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②阿拉伯人、波斯人和蒙、维吾尔、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 备注说明:隋朝、元朝都有开创性政治制度:隋朝——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精简机构。以上隋朝、元朝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和唐朝的政治措施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专题复习三——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1.创立:

(1)隋文帝:通过_________ 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 (2)隋炀帝:创设_______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

(1)唐太宗:常设明经科和_______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___________,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2)武则天:设立武举科目,创设殿试制度。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人才拓宽了道路。 (3)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4)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5)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专题复习四——经济重心南移

(一) 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2)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3)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技术和经验和先进工具。(根本原因) (4)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5)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6)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完成时间和转移地点:两宋时期,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 (三)表现:

(1)南方人口是北方的两倍多。

(2)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3)“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四)两宋经济发展史实 1、农业发展:

(1)农具的改进:发明新农具秧马和牛转翻车 (2)农作物品种推广:

①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②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

③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2、手工业分工细致,工艺先进: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是著名瓷都),采煤业,造船业(宋代造船业技术领先世界,海船上装有罗盘,也就是指南针。) 3、商品经济繁荣:

(1)货币发展: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城市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城市周围的集市逐步发展为市镇。 (3)海外贸易兴盛:两宋时期在广州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4)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肆”;市民和农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喝茶、饮酒成为风尚。 备注说明:《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该画描述出北宋东京城市繁荣的景象,而城市繁荣的

3

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复习专题五——对外交往

(一)宋朝对外交往

1、概况:两宋海外贸易兴盛,两宋政府在广州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2、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原因: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备注:唐朝和宋朝的对外交往,在路线上的不同点:唐朝海陆并举,宋朝以海路为主。 (一)唐朝对外交往

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朝鲜、天竺、大食纷纷派使者来到唐朝学习先进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文化。 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是最大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双向交流,对外开放。 唐朝国势强盛, 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对外频繁交流的主要原因 出现原因 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交流。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 遣唐使 交流鉴真 典东渡 型事例 玄奘 西游 把唐朝先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和文化科技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 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目的 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贡献 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 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交往概况 交往特点 目的 西游天竺取经,学习佛法 贡献 总结共性 ①鉴真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都促进了中外交往。 ②鉴真玄奘都体现出了舍身忘我、百折不挠、励志奋进和敢于探险的精神。 ③上述两个例子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对外开放。 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 ②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专题复习六: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借鉴启示 (一)图示演示(见背面) (二)图示总结:

1、先后与北宋并立过的政权:辽、西夏、金

2、先后与南宋并立过的政权:西夏、金、蒙古汗国、元 3、与两宋都并立过的政权:西夏、金 (三)经典例题

例题1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

4

例题2 下列哪些政权先后与北宋并立 ( )

A、辽、西夏、金 B、辽、金、元 C、西夏、金 D、金、元 例题3 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辽-西夏-北宋-金-南宋-蒙古汗国-元 B、辽-北宋-西夏-金-南宋-蒙古汗国-元 C、西夏-金-辽-北宋-南宋-蒙古汗国-元 D、辽-北宋-金-西夏-南宋-蒙古汗国-元 (一)民族融合——唐朝篇

1、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融洽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唐朝自身的先进和强大。 直接原因是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 2、史实:

(1)唐太宗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开明的民族政策, 促进民族融合,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2)唐蕃友好往来史实: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 ②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③唐蕃会盟碑的碑文“患难相恤,暴掠不做”见证汉藏人民友 好交往。

(二)民族融合——宋朝篇

1、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 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2、史实:

①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内容(见书)

影响: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南宋与金和议(宋金和议):内容(见书)

影响: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经济文 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对宋金和议的认识评价:见《金榜》第十课探究题 (三)民族融合——元朝篇 1、特点(状况):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盛况 2、原因:

①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元朝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外民族友好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3、表现:

(1)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2)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蒙、维吾尔、汉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

搜索更多关于: 历史七年级下专题复习一 的文档
历史七年级下专题复习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r3qf9dxxh5nd0f7mk2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