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勤学奉献
——记茅山中心校青年教师陈小华同志
陈小华同志从教十年来,无论是在村小还是在中心校工作,都能爱岗敬业、求真乐业、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十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之果:先后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2006年、2007年获兴化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评为兴化市“教坛新秀”。
一、爱岗当好村小校长的“二传手”
99年8月,刚从学校毕业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村小任教。带着对教育事业的钟爱,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在村小五年的工作期间,他虚心拜师学艺,刻苦钻研知识,多次承担了学校的公开课、试验课、观摩课的教学。抓好学生特长培养,创办了写作、书法、歌舞等“兴趣小组”。许多学生作品发表在刊物上,刷新了村小学生在省刊发表文章的记录。他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发挥了校长助手作用。当时所在的姜太村小要接受省厅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评估验收。白天,他和老师们一起扛大梁、运砖瓦,参加义务劳动。晚上,他布置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时常一干就是深夜一两点。碰到风雨天就干脆跟传达室的范奶奶睡,在迎接工作的一个月里,他睡在传达室一个月。在评估验收时,姜太小学的校风校貌以浓浓的水乡风味赢得了省领导的高度好评。他策划制作的校园文化展牌、校园橱窗展示了农村学校的风采。同时为学校节约了近万元的经费。
他潜心写字教学研究。全市推行写字长城工程以后,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每天和学生一起练字,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在写字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横平竖直,一笔一画地指导。先后多次在全镇上写字指导示范课,加强对写字特长生的指导。那年,他执教写字教学试验班有30多名同学先后在“金球杯”全国少儿书法大赛,全国少年儿童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中获奖。吴小红等同学在兴化市书法现场赛中获一等奖,严志男等同学的作品在《孩子天地》等刊物上发表。姜太小学评为“兴化市写字教学先进校”。市教研室何伟俊主任曾多次肯定了他的试验班。学生不仅字写得规范,而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班学生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习作,单稿费就达500多元。 二、敬业勇做教育工作的探索者
担任少先队总辅以后,他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扬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优良传统,使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生机勃勃,跻身于全市少先队工作的前列。
全市“三爱”教育活动启动后,他开展了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寻找中队主题活动题材。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昨天,叙述家乡的今天,憧憬家乡的明天,参观访问工业园区,茅山会船展区等。撰写的“爱我校园”、“知我茅山,爱我家乡”中队主题系列活动,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爱我校园”活动方案设计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获市现场课一等奖。
今年五月份市委组织的“爱心包裹”捐赠活动,他带头向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新盛镇小学六年级1班米辉同学寄去100元的“包裹”,鼓励他振作学习,向往美好生活。在他的影响下,六(2)同学积极响应,在市委“慈善一日捐”与“爱心包裹”通知同时启动的情况下,同学们爱心涌动,纷纷解囊奉献自己的爱心。“一日捐”累计捐出零钱169元排列学校榜首。“爱心包裹”五份携手灾区伙伴,占全校的1/4。
班级管理中他推行“民主自治”的模式,引导学生变他律为自律,他担任的六(2)班,班风正、学风浓。去年,省里组织各县市的读书班学员到南京观摩全国苏教版小语学科课堂
大赛活动,他外出后,班委会及时进行人员分工,从值日、点名、红领巾佩戴、课间秩序、两操检查、上课纪律都有专人负责督查记载,班级秩序井然。
在全市开展的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活动中,他关注学生广博各类书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言语表达,习作课巧品精练,指导学生在《校园文学》、《语文之友》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之多。科研活动他勤于学习和积累,勤于调查和研究,撰写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篇幅之多,问题揭露的深度与远度实践性强。他身为市小语学会会员、校小语教研组组长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为运用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勤学成长为兴化市“教坛新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总是用这一警句来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与提高自我。坚持读理论,提高教育素养。在“我的新教育观演讲中”他获得全镇一等奖;在“怎样做一个合格教师的讨论活动中,他撰写的论文观点新,案例实,推荐至市里选用。在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学习活动中,他以人为本,构建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实施新课程以来,先后参加过省、市、校的校本培训。他钻研新的课程标准,领会当前的课堂改革的信息,参加市青年教师读书班后,将教育理论,践行于自己的课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称他是“快乐老师”;他有丰富的知识,性格幽默;他从来不把副科抢走,作业不要太多,下课能出去玩;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年纪轻一点,经验多一点。陈小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快乐老师”。课堂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台,就是创造爱的舞台,陈老师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博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同享受如此丰盛的大餐与名家零距离对话,根据篇幅长短,内容深浅,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精读摘录。每周安排阅读赏析课,每月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做到以评促读,以鼓助读,以情悟读,引领学生走进“吟诵的舞台”,使孩子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班级拥有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学生习作语言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他指导的黄咏梅、王番、宋涛涛等7名同学的作文先后在省刊《语文之友》、《作文周刊》、《校园文学》上发表。 四、奉献被誉为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打过一个比方:“教师是创造真善美活人的艺术雕塑家。”2004年他被调至中心小学工作,先后连续担任了三届毕业班语文教学,在历届的升学考试中名列前茅。四年来分管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校园环境管理。他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校,每天最晚离校。到校后和学生共同值日,带头打扫班级包干区。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门“爱”的职业。“奉献”是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一种无偿的给予,是一种“爱”的升华。陈小华老师爱教育、爱学生,爱得执着而热烈,平和而轻柔,宛如春雨滋于大地。前几年,他班上转来了“小流子”学生,用该生父亲的话讲是“混不下去了”。父母离异,从小没有人管,一不爱学习,二不守纪律,换过几所学校、几个班,以至无人想要,没老师敢收了。最后经人引荐,家长带着孩子来见陈老师,只说了句“老师??这孩子??实在是没办法??”说再也说不下去了,学生家长焦渴、满是期待的目光在陈老师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记。对该生他倾注了加倍的心血,在生活上、学习上细心地关怀他、帮助他,耐心地启发他的心智,激发他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关心集体,尊师爱友。通过无数次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家访,陈老师的爱感化了他,到毕业时,老师、家长期望的结果终于实现了,小王思想进步,学习成绩更是突飞猛进,由刚来的下等成绩跃升到全班的第二名。学生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其背后陈老师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有一次陈老师发现小王“上网”老毛病又犯了,他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就去家访,由于下雨路滑,手臂、脚都受伤了,一直拖了一个多月才好。这件事对小王触动很大,他被陈老师的这种博大无私的爱而感动。 陈老师心里装的满是他的班级、他的学生、他的功课。他的工作是全天候的,白天为着
学生转,晚上就和家长谈。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没有一处他不细心地考虑到,对学生他关怀备至,视同子女,对自己他却想得很少,一心想着学生,一心想着事业。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工作更加严谨,遇事先想学校,再想个人,先想别人再想自己。“八小时内多工作,八小时外多奉献”已成为他的自觉行动。他钟情教育事业,对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的执着,化作工作的原动力,“工作就是幸福”,“干一行爱一行”,爱岗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对事业执着追求,对学生无私奉献,对业务勤奋钻研,情倾教育,无怨无悔,让青春在事业中闪光。”这是对优秀教师陈小华同志的最好概括。
茅山中心校许湘山执笔
匠心独具大爱无痕
——记兴化市茅山中心校优秀班主任陆曙堂
“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好的教育。儿女在父母眼里总是优秀的。同样,学生在老师眼里也应该是优秀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尊重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优秀的表现。”这是陆曙堂老师20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次在镇内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所带班级年年评为先进班级,本人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 一、爱生如子朽木也可雕栋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陆曙堂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用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1992年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陈堡一所中学任教。班上有一名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是全校出名的“打架王”,许多老师认为是“不可雕的朽木”。陆老师发现该生智商较高,主要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于是他多次家访,找该生促膝谈心,帮他补习功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这个学生进步很快,毕业后考取了上海城市建设规划学校,现在上海工作。
在小学工作的十年里,他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竞赛,帮助数名贫困学生,为他们买学习用品。只要校园里发生意外事儿,总是陆老师先出现。一次,二年级的学生课间活动不小心跌倒在台阶上,头上划了一道寸把长的口子。他赶紧抱起这个学生去找医生,让学生得到及时的治疗。后来这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您虽然不是我的爸爸,但您比我的爸爸还要关心我,如果你同意,请允许我叫您一声‘爸爸老师’。”
在初中工作期间,一天下午,陆曙堂带着几名学生在维修班级的桌凳,突然有学生来汇报:“老师,冯晨打篮球摔伤了。”他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并帮他垫付了医药费,又及时联系这个学生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父母远在东北,暂时不能回来,他主动担负起监护的任务。在他的悉心料理下,腿伤很快恢复,家长都很感动。还有一天晚自习后,一名女生在宿舍突然出现心跳快,呼吸困难的症状。宿舍值班人员赶紧打电话给陆老师。他接到电话后,立即从家里赶到学校,和另外两名学生一起将生病的学生送到镇卫生院抢救,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和家长一起在医院守护到夜里11点多,直到学生基本恢复正常才回家休息。 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着想,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着想,为每一个学生的将来着想。面对的初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表现得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称王称霸,有的个性较强,有的自尊心极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各项工作中,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首先,他“蹲下身来”真诚地与他们交往。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倾听学生的意见,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对学困生他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他注重研究“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班内出现“屡教不改”,“百事见忘”的现象,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因人施教。班上有个学生父母在东北做生意,跟着爷爷奶奶过,由于在小学时学习基础就不好,对自己失去信心,在八年级时就多次准备辍学回家。家长希望他能够安心完成初中的学业,为他买了手机。可是,他反而认为学习是父母所逼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