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马 赟 飚
取保候审是我国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了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缓解了国家的压力,节省了司法资源。但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取保候审也有其缺陷和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刑诉法修改后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取保候审的立法方面、保证程序、保证责任、监管机构等方面提出加以完善的若干意见,希望完善取保候审制度。
一、我国法律对取保候审的概念、对象、程序和要件。
(一)取保候审的法律概念 (二)取保候审的对象 (三)取保候审适用的程序 (四)取保候审遵守的要件
1.被取保候审人遵守的要件 2.保证人的要件
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国外保释制度的异同:
(一)立法思想、理念不同
(二)在适用范围上明显不同
三、我国取保候审在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取保候审在立法存在的问题:
1.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弹性过大,不易操作。
2.取保候审的期限规定不明确。
3.公、检、法三机关分散行使取保候审决定权与公安机关统一行使执行权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
4.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5.缺少对被取保候审人逃跑行为的定罪。
2
6.未明确规定对取保候审的被告人逃匿如何追究保证人责任。
(二)取保候审的程序存在问题
1.保证方式: ①保证金取保 ②保证人保证
2.取保候审的解除、撤销及变更。
(三)执法监管机构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到位。
(四)公民自身素质不高,诚信度较低。
四、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一)借鉴国外的保释法,完善取保候审制度。
(二)刑诉法应进一步明确取保候审范围。
(三)严格实行决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原则,有必要对我国目前的取保候审体系加以调整。
(四)应建立完善在取保候审中对当事人的救济途径。
(五)按涉案比例、地区经济情况、案情危险系数重新设立保证金数额。
(六)建立追究保证人责任法律,加大保证人责任,改变目前保证人取而不保的状态。
(七)建立完善取保候审监督制约机制。
(八)加强对被取保候审者的监管力度,拟建村、街道、社区监管机制。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