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改。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誊写在作文本上。 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对本次习作活动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交谈写作说明文的收获。
习作五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的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能按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素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的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精美的物品,大家看:(出示课件)香甜可口的水果、营养丰富的蔬菜、美观实用的电器、漂漂亮亮的玩具……
多美呀!你最喜欢什么?你了解它吗?想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板书:介绍一种物品
师:要把你喜欢的物品介绍清楚啊,就要用到前面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种文体——说明文。大家还记得吗? 二、方法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回忆一下学过的说明文——《太阳》《松鼠》等,总结学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出示课件)
2、出示习作要求:介绍一种物品,选材方面: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出示课件)
提示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来写。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生动。写完后认真修改。(出示课件) 板书:选材写作方法
三、师生讨论归纳 (出示课件)
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介绍商品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习作要求,看看文中给我们提示了些什么?
第一步:确定好要写的物品。 第二步:认真观察,
1、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什么? 2、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什么? 注意的问题等等。
第三步:具体描写,结构有条理
组交流,练习表达。
1、出示物品,思考物品的特点。
2、同桌间交流: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物品向同桌介绍。 3、班上交流:如何在介绍物品时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
4、打算介绍同一物品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交流如何突出物品特点。 板书:突出特点
五、确定写作对象,为作文拟提纲并练习写作。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提纲,包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2、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能按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过程:
一、 展示作文提纲,练习写作 二、 写作。
用笔试着介绍你手中物品,应该注意什么呢? 三、组内评议,练习修改。
四、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展示优秀习作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说明文。 板书设计 选材 水果等食物类 内容 说明方法 形状 颜色 味道 产地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营养 保鲜方法 较 文具、玩具、家电类 形状 特点 构造 用途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应注意的问题 较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6分)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里。(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细菌(jǔn) 树杈(chà) B.摄氏度(sè) 帽缨(yīng) ....C.翘首(qiào) 苔藓(xiǎn) D.矫健(jiǎo) 触动(ch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训良 编扎 B.梳里 光滑 C.青秀 治疗 D.繁殖 水蒸气
3.猜一猜,“”是现代汉字( )
A.导 B.尊 C.异 D.夺
4.下面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说明方法不一致的一句是( ) 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B.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C.这棵树的形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 D.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六米多长,七吨重。 5.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么远,箭射不到。 B.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C.这么远,箭不可能射不到。 D.这么远,箭难道射得到吗?
6.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括号中。
A.宽广 B.宽阔 C.宽敞
(1)村里的路重修后变得很( )。 (2)小红唱歌声音甜润,音域( )。
(3)鲸的嘴很大,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 )。
A.估算 B.估计 C.估量
(4)这个人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是不可( )的损失。 (5)要完成这项工程,( )至少得二十天。
(6)初步( ),这场泥石流阵性流共发生了168次,总量为18万多立方米。 7.请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 (2)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三、趣味成语。(6分)
为( )作伥 指( )为马 ( )急跳墙 ( )死狐悲 如( )得水对( )弹琴亡( )补牢声名( )藉
我发现这些成语都与____________有关,我还会写这样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 )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先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这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