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为:“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某种生态环境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本节课对应的教学要求为:“说出森林破坏导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某一区域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其他区域的影响;针对森林被破坏后出现的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难点:森林的生态功能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内容为在世界不同地区航拍的森林、草原,以及湿地。问:通过视频你们看到了什么?(森林、草原,以及湿地等)
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
2、世界森林的分布
提问:世界上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以针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为例)森林严重破坏地区分布在哪些大洲。指导学生说出: (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
教师总结:不同类型的森林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这是空间分布。 承转:以上我们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世界森林的空间分布,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文字和数据。
面积 种类 8000年前 约占陆地面积的47.7% 2000年 约占陆地面积的30% 2/3为密林,1/3为疏林,原始林不足40%
我和世界的森林资源
提问:通过以上资料和数据可以看到,森林的总体面积在不断下降,那么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
3、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
提问:不同时期对森林的破坏主要有哪些?
时期 地质时期 变化特点 森林面积有所变化 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机会 面积________ 主要原因 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 农业社会 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 工业社会 世界森林尤其是________面积锐减 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合作探究:世界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教师点拨: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开发的度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在的情况是开发过度了!
教师引导并总结: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4、森林的生态功能
以图像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说出图像内容,挖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身边找起,从参与的旅游活动和媒体报道说出森林生态功能。
学生活动,连一连,准确理解森林的价值:
5、森林被破坏的危害
案例1: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 案例2: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
学生看图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森林生态功能破坏后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步骤。并理解其之间的因果关系。
6、保护森林
世界:1992年联合国就森林保护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中国: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
教师总结并点拔,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七、板书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围绕着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而展开。其中,通过森林的分布训练学生的时空观,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森林的生态功能增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森林破坏后产生的危害的分析,着重训练学生的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采用了大量图片,希望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