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树栽植养护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23:55: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树栽植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树木本身又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在 选树、

起挖、吊装、运输、栽植的一整套工艺流程中,要做到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尽 量缩短树木根系和土球的裸露时间,维持栽后树体的水分平衡,以利于树木成活。

当前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大树移植是指移植胸径15c m以上的常绿乔木或 胸径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在多数政府重点绿化工程中,为了达到快速绿化的目的,常 常需要进行大树移植工作。而大树移植的成败则直接影响到绿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因 此,要做好大树移植工作,必须加强栽后的养护管理,保证大树的成活

,以减少不必要的

损失。俗话说:“树木长得好,三分栽,七分管”,管养在大树移植后显得尤为重要。要 使大树在移植后成活并恢复生机,需要细心的养护管理。在移植后的

1?3年里的日常管

理十分重要,特别是移植第一年的养护管理对大树移植成功与否特别关键。

大树移植首先要根据栽植目的地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综合环境 条

件,做到适地适树,选择生态效益高、浅根性的乡土树种。移植大树应尽量选择苗圃 培育的经过多次移植成活的“熟苗”,尽量不要选择没有经过移植或者在农村山区散生 的“生苗”。移植前应进行断根、修剪,做移植前准备。选择移植时间是在树木休眠期, 秋季树木落叶后和春季萌发新叶前(土壤没有结冰)为最佳时间段。

大树移植后的第1年是成活的关键,由于移植的大树打破了原有地上、地下的 生理

平衡,要保障其成活,并迅速恢复原有生机,就需加倍呵护。只有采取得当的管护 措施树木才能成活,否则会前功尽弃。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在此期间

,若能及时

进行养护管理,就能促进树木的水分平衡,恢复生长,增强树木对高温干旱或其他不利因 素的抗性,使树木扎根生长存活下来。

1支撑树干

大树移植后必须进行树体固定,既可防止风吹树倒,同时又可固定根系,有利 于根

系生长。用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确保大树稳固,支撑点以树体高

2/3处左右

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一般 2年之后大树根系基本恢复,方可撤除支撑物。

2喷水保湿包干

大树移植后,由于根系和树冠受伤,对水分更为敏感,因此新移栽大树的水分管 理

是养护管理的最主要措施。一要做好地上部分的保湿工作。通常所用的方法有树冠喷 水(包括

滴灌)、遮荫、包干以及使用蒸发抑制剂等。喷水宜采用喷雾器或喷枪 ,直接向树 冠或树冠上部喷射,让水滴落在枝叶上。遮荫用防晒网照在新移植的大树外围,减少太阳 直接照射。包干的方法是用草绳把大树主干和一级分枝近主干处包扎,避免强阳光直射 和干热风吹袭,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炎热的夏季又可往草绳和树体上喷水,调节枝干 温湿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二要加强土壤水分管理。主要包括旱季的灌水和 雨季的排水两方面。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积水,应适当培土,使树盘的土面适当 高于周围地面;在干旱季节要注意灌水,最好能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 60%- 70% 3促发新根及修剪

大树移植后,由于土球的限制,导致移植后所带的土球中须根很少,而树木水分 和

养分的吸收主要依靠其侧根中的须根。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促发新根。 3.1.促发新根:?

通过一些可以促进根生长和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实现

,如ABT生根粉等。另外,在树

木移栽中,经强度较大的修剪,树干或树枝上可能萌发出许多嫩芽和嫩枝,消耗营养,扰乱 树形。树木萌芽以后,除选留长势较好、位置合适的嫩芽或幼枝外,其余的应尽早抹除。 冬季可根据树种特性和需要进行整形修剪,培养理想的树形。

4松土除草施肥

因浇水、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导致树盘土壤板结,影响树木生长,应及时松土,促进土壤 与大气的气体交换,有利于树木新根的生长与发育。但在成活期间,松土不能太深,以免伤 及新根。有时树木基部附近会长出许多杂草 ,应及时除掉,否则杂草会与树争水、肥。移 植大树发芽后应及时补充肥料,由于根系吸肥能力弱,宜采取根外追肥,使用尿素、磷酸二 氢钾等速效肥料配置成浓度为 0.3%?0.5%的肥液,利用早晚时间叶面喷洒,待根系较多时 再进行土壤施肥。土壤施肥应薄肥勤施,以防伤根。

5病虫害防治

大树移植后的缓苗期,由于树势较弱,易遭受病虫害侵袭,轻者影响光合作用,重者危 及树木成活,为此要及时防治。大树移植后,自身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病虫危害,防 治不利往往导致移植失败。如各种类型的腐烂病、蛀干害虫等

,同时新生的萌芽或嫩枝,

由于组织幼嫩,易遭受病虫危害,如锈病、尺蠖、蚜虫等,造成树势严重衰弱,甚至死亡。 因此,大树移植后要注意观察,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但大树移栽后时常会出现大量落叶、枯枝、整株叶片出现萎蔫或树势衰弱等现象, 甚至会

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了景观的实际效果。现将大树移栽后常出现的不良症状和解 决方法以及初期的养护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5.1、常见症状与解决方法

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株失水。 为了防止树体失水萎蔫,可以通过以下方 法来增加树体的水分,减弱树体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1) 要向叶面和树干喷水保湿。在喷叶片时,重点喷叶片的背面,且所喷水要求的 雾化状要高,才能避免每次喷水时根部积水。喷雾时以喷湿不滴水为度, 次,保持空气有较高的湿度,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2) 要向树体内输液。用无线充电钻或普通电钻在根颈部打孔, 根据人体输液原理, 用吊袋或吊瓶吊注,能及时、持续不断地给树体补充养分、水分。

(3) 要加强修剪。通过枝条回缩修剪,集中树势,减少枝冠对水分的消耗,保持树 体水分平衡。

(4) 要搭建遮阳网棚或遮阳网架遮荫。

(5) 要用草绳裹主干,由根部缠裹至一级主枝。

(6) 要向树体喷施抑制蒸腾剂,以减弱树体的蒸腾作用,从而降低水分散失。 这种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移植的大树根部水分过多,应该及时做排水处理。 (1) 要深挖沟。在新栽大树老土球外围横纵深挖排水沟,且沟比土球底部至少深出 30cm并保持沟内排水畅通。

(2) 可设置PVC管。在土球外围5?10cm处设置8?10根直径10cm的PVC管,且在 管侧壁上打数十个小孔,经常检查管内的积水情况,一旦发现积水立即将管内的水抽出, 这样既检查了积水情况,又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同时又利于生根。

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大多是由于大树移栽时,为了当时的实现效果,保留枝干过多, 植物的水分供应不上而造成的。应及时修剪过多的枝、叶或剥芽。

当出现此种症状时,应对植物进行特殊的抢救处理,对土壤含水量、

pH值、理化性 1d可喷5?7

状等进行分析检测。如果是土质污染,需要更换新土。如在建筑工地栽树,树坑内水泥、 砖块等建筑垃圾滞留过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又如,若使用污染的河水浇树造成土壤 严重污染,致使树体中毒。不是土质污染,则要根据大树濒危程度进行强修剪,加强叶

面喷水;或用800?1000倍液稀施美,也可用0.3%?0.5%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 施

肥,每隔10?20d喷1次,能促进叶片恢复正常。

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由于概况积水烂根或出现空洞造成根系晾根萎缩及栽植过深抑制 根系呼吸,致使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树体脱水,树势减弱。要在土球外 围掏出个洞孔,逐步向里检查根系的具体情况。当发现根系腐烂时,应用手锯将腐烂的 根切除掉,至剪出新生组织为止;用 300倍液高锰酸钾稀释液喷在剪口处,然后适当的 回填土将根部盖住,过 6?8h后,可浇一些生根液以促进生根。如发现空洞,应及时填 土捣实然后回填土,覆土厚度 5cm左右即可。

6防冻

移植后生长1年的大树,仍在缓苗期,生长势与移植前相比仍然很弱,因而抗性很低。 入秋以后注意减少氮肥施用,同时增加施用磷钾肥。根据树木生长情况逐步撤除荫棚, 提高光照强度,加强树体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树体根系和枝条的木质化程度,提高大树 本身的抗寒能力,一是树干石硫合剂涂白,二是用草绳或草袋片把树干包扎起来,还要浇 足封冻水,以利树木安全越冬。在冬季寒潮来临前,采取覆土、覆盖、设立风障等方法加 以防寒保护。

7.要促进根部土壤透气

大树移栽后,根部良好的土壤通透条件,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和促进新根。 往往大树 栽植过深、土球覆土过厚、土壤粘重、根部积水等因素都会抑制根系的呼吸,根无法从 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导致植株脱水萎蔫,严重的出现烂根死亡。为防止根部积水, 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生根,可采用以下措施:

(1) 设置通气管。可用直径10cm的PVC1在土球外围5cm处斜插入6?8管,管侧 壁要打无数个小孔,以利透气,平时要经常检查管内是否堵塞。

(2) 换土。对于透气性差、易积水板结的粘重土壤如粘壤土,可在土球外围20?30cm 处开一条深沟,开沟时尽是不要造成土球外围一圈的保护土震动掉落,然后将透气性和 保水性好的珍珠岩填入沟内,填至与地面相平。

(3) 挖排水沟。对于雨水多、雨量大、易积水的地区,可横纵深挖排水沟,沟深至 土球底部以下,且沟要求排水畅通。

搜索更多关于: 大树栽植养护方案 的文档
大树栽植养护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salj55z7h1j03v4iv5u208bi7808n00a7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