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宿舍及住宅可以在圃外适宜的地点建设。 二、土地规划布局
1、生产用地(作业区)的区划,作业区的长度应根据当地诸因素综合具体而定,作业区的长度应从200~300m为宜,其宽度应考虑地形是否有利于排灌系统的设置,机动作业的范围等条件进行综合。
2、辅助设施的区划
主要指道路、排灌沟渠、管理用房、防护林等。各功能区主要以基地内的道路为分界线,保证基地园区运输畅通。 三、项目工程设计构成
1、生产设施:作业区工程。
2、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土壤改良、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林及仓库棚窖、机具检修、化粪池、消防、科研、温室等工程。
3、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以及公共和卫生福利工程。
四、种植区区划
1、区划原则
(1)合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
(2)根据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要求和育苗方法与经营管理水平综合考虑,进行作业区区划。
(3)作业区的长度与宽度比例应适当。
作业区长度:大型苗圃或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以200至300m为宜,中型苗
圃或畜耕为主的苗圃以50至100m为宜。
作业区宽度:以长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为宜。在排水良好地区可宽些,反之则窄些。
山地苗圃作业区长度、宽度可按照地块现状尽量保持完整形状。 (4)作业区宜循南北走向。 2、作业区划分:
播种区:选择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土层厚度50cm以上,肥力中等,灌溉方便,背风向阳地段。
无性繁殖区:依据树种生物学特性,以满足扦插、嫁接埋条(压条)、分蘖(分株)育苗的工艺条件,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
移植区:应依据花卉苗木培育规格和树种生长速度及其特性,选择独立完整的地段。
试验区:根据引种、组培和新种引植及新品种的特性及其采用工艺条件,选择便于观察、试验的地段,宜结合温度统一区划。 五、工程建设方案
1、土壤改良工程
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对含水量过多和土地瘠薄或连续育苗地力衰退的圃地应进行土壤改良工程。
由于项目区土地大多是低山和深丘坡耕地,须以改造整治。由于规划区坡度小,为了防止重新整地时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新建苗圃尽量利用现有梯田和梯地,只对少数极不规则地块作坡改梯整治,保留池、塘、库和成块的林地等水
土保持系统,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提高水肥综合利用率,减少水土、肥料和农药流失,实现园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田改土
改土前需顺坡方向在每块田里挖排水沟和背沟,尽快放干田中积水,种植大豆、花生、蚕豆等豆科作物,将水田改造成旱作土。耕作层土壤深度< 0.5m的水田采用壕沟改,壕沟改土有利于排水。
(2)旱地改土
耕作层土壤深度≥0.5m的旱地采用简易改土。建成的梯地按宽0.8米、深0.6米的规格挖槽开成种植沟,全部回填耕作层土壤,尽量多压埋改土材料。挖沟时挖起来的生土或成土母质放在行间风化,并种植间作或绿肥熟化。 2、道路系统方案
设置三级道路系统,即主干道、支道和操作便道。主干道主要便于外部运输车辆的进出, 如产品、肥料、农药、基质等的运输;支道为机耕道,主要为内部运输服务。
(1)主干道和支路
项目区通车道路设计为主干道和支路。主干道设计包括项目区与主公路连接干道,利用原有公路改建,区内交通干道一横一纵,按林区公路三级标准进行设计,路基4-6米,水泥路面。
支路设为单行车道,路基宽度按3.5m,其它技术指标按林区公路四级标准进行设计,环圃道按支道标准设计。靠山坡一侧修筑截洪沟拦截山洪,保证生产设施安全。
主干道和支路设计长度5.5公里。 (2)作业便道
作业便道与支路连接,组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路面结构设计为简易泥结石路面和块石路面,在纵坡大或转弯半径小的路段采用块石路面,便道为小区内主要运输道路,要求规范修筑,便道纵坡小于8%的均可修成板车道,坡度大于8%的,可以修筑台阶,方便上下路面为土路,有条件也可以用片石或五料石铺筑石板路。
3、给排水工程
(1)苗圃必须设有给水系统,以保证花卉苗木生产的灌溉和满足生活用水需要。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及其规模和构筑物类型。给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 (2)水源工程
对项目区山坪塘蓄水量5万立方米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堵漏、堤坝加固加高、清淤。
(3)为了保证苗木基地有充足的灌溉用水,引水工程包括,新建提灌设施5处,配套铺设管道10公里,按小型提灌站设计。 (4)蓄水
基地400亩,按平均蓄水1m3满足1亩基地计,共需建蓄水池总容积400 m3。根据生物肥料施用需求,另建200 m3蓄粪池。
蓄水池和蓄粪池按种植地实际情况拟按以下大小两种规格建造,其中: 有效容积90m3,规格为长×宽×高10×9m×1.0m;
有效容积40m,规格为长×宽×高4.0m×5.0m×2.0m。
蓄水池和蓄粪池建在地势较高而又易接受雨水的地方为宜,水池开挖成型后,池内层涂厚60mm的C20砼,池底要求砼厚100mm。
(5)排水
基地排水系统原则按道路系统布置,单独设计一条排洪沟,以拦截项目区外坡面来水。规格视上方汇水面大小而定,设置宽度一般为~0.8m,深~0.6m。
(6)灌溉方式
为了提高灌溉水温和蓄水灌溉的需要,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库、塘、蓄水池或水塔,其类型和规模应根据贮水量确定。 3、管理用房
主要为苗圃办公用房、培训用房、库房及员工宿舍等,建筑面积300m2,砖混结构,二层平屋顶。同时,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含生化池1座)。
4、供电通讯工程
苗圃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充分利用地方电源,节约能源、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苗圃通讯一般采用架空明线的有线通讯,在条件具备时可采用无线通讯。 第四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苗木生产基地,种苗试验基地。总投资万元。 苗木生产基地总规模2000亩,其中一期工程投资建设400亩,带动周围生产基地2000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