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噪声
【课前回顾】:
1.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物体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叫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 和 。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 有关,还与 有关。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自主学习】:
一. 噪声及其来源:
1.看书及视频总结定义:
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发声体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②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 、 和 的声音都是噪声。
2.师生共同列举城市噪声的来源: 3.练习: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主要区别是:乐音的振动是 而噪声的振动却是
(2)关于乐音和噪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不会成为噪声 B、从环保角度看,乐音有可能成为噪音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噪声是机器发出的 D、乐音使人心情舒畅,噪音使人烦躁 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1、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它的符号是 。 2.阅读p46—47,了解噪声的危害 3.噪声等级的划分:
①人们用 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 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②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三.
控制噪声:
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来看,减弱噪声应着眼于 、 、 三个环节。
25
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
(1)抓植物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 (2)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
(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 (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
(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 (6)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
【课堂小结】: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 处减弱、在 处减弱、在 处减弱。
【当堂反馈】:
§3.4 声与现代科技
【课前回顾】:
1.下列措施中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高架桥和住宅间设立屏障 B.在马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C.纺织厂车间工作人员带耳塞 D.加厚墙壁,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2.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 ____________叫超声,超声和次声人耳_______(能、不能)听见。
【学习目标】:
1.知道声的反射、共鸣现象。
2.了解超声、次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知道声的识别技术。
【自主学习】:
一.奇异的声现象: 1.回声:
(1)回声的形成及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______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如果回声与原声间隔 以上,人耳就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若声速为340 m/s,若想听到回声,则人距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米。 (2)回声的应用------
练习:把放在海面处的钟敲响2秒钟后接受到了从海底反射回来的声音,海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
26
2.共鸣:(演示共鸣现象并总结)
右边的音叉振动,通过什么传播给左边的音叉? 如果是真空,左边的音叉能振动吗?
如果左边换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
总结: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当左边的音叉与右边音叉频率相同时,获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动,发出了声音。
(1)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 。
(2)两个物体产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________,另一个物体与振动物体的振动 相同,且两个物体的 较近。 二、超声波特性及其应用
1.在水中,传播得远且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
利用:制成_______;进行回声定位及回声测距,又如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2.穿透和反射特性
利用:制成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 3.频率高,具有能量
利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声波及其应用:
特点:频率低,能量损失少,绕过障碍物的能力极强,传播距离很远。
应用:监测______________、监测_______________,预测预报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小结:
【当堂反馈】:
1. 在雷雨天,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电光一闪而逝,而雷声却隆隆作响地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雷声在地面或云层之间多次反射后不断传入人耳
C、闪电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 D、我们的两只耳朵可以交替地听到声音
2.如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C.木箱可以传播声 D.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 3.下列问题中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
A、听到远处熟人的说话声 B、海豚通过收到的回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和距
27
C、通过闪电和雷声判断起雷点的位置和距离 D、雷达截获敌机发出的雷达信息 4.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超越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C、超声波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传播得远 D、超声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所以响度特别大 5.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 B、次声波可预报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C、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D、声纳系统也可以用次声波 6.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超声技术的是( ) A.声呐系统 B.用B超检查身体
C.监测核试验 D.用金属探伤仪检测金属零件内部是否有裂纹 7.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的应用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8.下列有关声音的事例,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D.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9.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
10.如图:笨笨在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敲响乙音叉,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第四章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8
§4.1 光源 光的传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