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绿水青山看中国》 第三集:林
山是载体,财富在林。
森林可以涵养生态系统的水分,所以叫做“水库”,它又是一个物种库、基因库,资源库,也是钱库。 本期节目将带领观众走进森林,感受大自然亿万年间形成的这一复杂生态系统,了解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消除污染的不可替代作用。 大浪淘沙
1.民间谚语“劝君莫打三春鸟”中提到的三春是指:A阳春三月 B.农历正月、二月、三月 2.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其“丹”字的由来是因为A花开呈红色 B植物根部呈红色 3.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一片完整森林位于 A藏东南B大兴安岭
4.孔子提出“不时不食”,苏轼写道:“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他们说明了同样的观点:A自然界中有很多不能采食的东西 B饮食要和节令相吻合
5.我国的植树节与24节气中的哪个节气在时间上更接近?A清明 B惊蛰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诗中景观差异的原因是:A季节差异 B地形差异 7.“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出自武王伐纣的典故,请问南山指的是:A华山之南 B南岳衡山 突出重围
8.秦岭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请问以下河流不是发源与秦岭的是:A渭河B汾河C汉江 9.秦岭是我国珍惜生物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之一,那么秦岭金丝猴属于哪一种金丝猴的亚种? A川金丝猴 B滇金丝猴C黔金丝猴
10.滇金丝猴主要生存在什么样的山林环境中?A原始云冷杉林和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 C热带季雨林 海阔鱼跃
(还有题目,没有打字) 赛题解读
一、关于藏东南完整森林
完整森林,是一个近似于原始森林,并能通过遥感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在地图上加以表现
名师高效资料
的概念。
二、山寺桃花始盛开
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由于海拔的变化,从山
麓到山顶水热条件改变,桃花花期出现早晚差异。
三、神农架野人
物种存在,必须存在一个种群。 四、千山鸟飞绝
该诗句描写湖南永州。永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300多天,一般不可能出现万径人踪灭的大雪。如果出现,可能是自然灾害。 五、平潭岛
福建第一大道,海蚀柱是海浪侵蚀的景观。
《绿水青山看中国》 第四集:田
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表达了中国人世世代代对于家园的热爱和田野的向往。田野是人类文明起步的地方,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安身立命之处,本期通过解读主题“田”,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守住乡愁,经营未来,展现一个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大浪淘沙
1.《禹贡》记载: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以下两地不在九州之列的是:A荆州 B苏州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旅游在《游山西村》中描述的田园风光位于今天的:A浙江省 B安徽省
3.我们常说“五谷丰登”。“五谷”指五种谷物:稻、黍、稷、麦、菽。其中“菽”指的是: A小米 B豆类
4.“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民谣形象展现出三江平原物产丰饶的景象。三江平原由乌苏里江、松花江和什么江汇流冲积而成?A嫩江 B黑龙江
5.“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中的“熟”是就哪一种农作物的收成而言的?A水稻 B小麦
6.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7000多年农耕史,像垛田一样,许多传统农业系统也是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下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地处贵州省的是:A青田稻鱼共生系统B哈尼梯田稻作系统C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赛题解读 二、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三、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三江平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比较肥沃。 四、二十四节气
名师高效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五、兴化跺田
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宜种各种旱作物,尤适于生产瓜菜。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再加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六、稻田养育
稻田养鱼在南方大部分省份都是一种具有悠久的种养殖传统,尤其是贵州黔东南的稻田养鱼最具规模,也最负盛名。在黔东南,生活在这里的苗侗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因这里山多田少,为了缓解人地矛盾,他们除了崇拜树以外,还总结出了稻田养鱼的经验。后来又把稻田养鱼和养鸭结合起来,形成了稻鸭鱼的生态养殖系统。
为什么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稻谷还长得那么好,这主要是稻谷、鱼、鸭在空间上不相互影响,鱼生活在水面以下,可以吃水底的一些植物或者浮游生物,而鸭子则吃稻谷上的虫子或者长出水面的青草。稻谷在提供给鱼和鸭子荫蔽的栖息空间的同时,鱼和鸭所排泄的粪便也能为稻谷提供养料,在稻田里不断游动和搅动的时候,也为稻谷松了土。这就形成了了一个封闭的生态循环系统,确实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来说,是种最值得推广的农业种植模式。 七、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10~13万年左右发生了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与这里面积比青海湖小,年降雨量小,故每年能注入到这里的水量特别少,加上这里蒸发又特别厉害,故能形成这个含盐量极高的盐湖。 八、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开平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
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 九、宁夏平原
它是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十、黄河入海口
据统计,从春秋时代的周定王五年(前602)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共决口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26次,重大的改道6次。每次改道都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对黄河下游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