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遵化市平安城镇中学—范冬松
【活动理念】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身体、心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自主意识增强,改变了昔日对父母的依赖,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表现如:不再对父母的话百依百顺,不再依附在父母身边,更多的怀疑世界,更多的开始人生思想、行动的冒险(青春的冲动爆发,成熟的理智还需很长时间才能到来)。而与此同时,学生的父母(家长)由于孩子学习等方面的追求,对孩子的要求日益增多,希望使孩子们快速养成习惯,代沟逐渐产生,细心的呵护变成多次的重复唠叨;善意的提醒换来孩子的反抗??我们希望通过班会课,让孩子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理解他们,进而能够坦然的面对唠叨,承受唠叨,以合理的方式化解父母的唠叨。
【活动时间】 1. 授课年级: 八年级 2. 授课时间:1课时 【活动目标】
1.回想唠叨、体味唠叨、了解唠叨的原因。 2.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唠叨的出发点是什么。 3.分析唠叨的背后感情。 4.交流面对唠叨的正确方法。
5.理解父母,改善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唠叨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
1.分析唠叨背后的情感因素。
2.找到面对唠叨的方法。 3.正确面对家长的唠叨。 【教学难点】
找到面对唠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音乐《相信自己》、《致爱丽丝》、《致爱丽丝》重复音乐制作 2. 生活小品
3.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请欣赏幽默小诗《儿子眼中的父亲》,并谈谈你的感受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你们就处在14、5岁的少年阶段,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但父母仍然把你们当孩子来看待,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与你的独立意识发生冲撞时,同学们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 二、团体转换阶段
师:让我们继续轻松之旅,不如听会音乐吧。
播放音乐(相信自己),学生谈感受。(目的:音乐本身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引学生谈感受,为下面谈感受铺垫----自然)
播放音乐《致爱丽丝》,学生谈感受。------美妙、享受等等。
播放音乐《致爱丽丝》5秒钟音乐的重复播放,学生谈感受。-----无聊烦。
师:相同的音乐为什么在前面是美妙,后面是无聊?(目的:让学生体会,重复的背后,那一段音乐本身是美的。进而引出“我们父母的唠叨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一句唠叨是对我们的爱与关心,重复的多了就是唠叨,但是仔细回想,又如何让掩盖的了那份爱呢?”)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放松,自然地进入情境,形成整体的氛围;心理活动不能强行将学生拉入课堂。 2. 自然了解父母的唠叨“爱”的本质,道理不宜讲,也不易讲,体悟很重要。 三、团体工作阶段
1 轻松唠嗑---父母的唠叨
同学自由交流几个问题(找找唠叨的共性): 父母常唠叨哪些内容: 父母较为经典的唠叨是: 父母在唠叨方面的共性是
(目的:引起共鸣,达成共情,进一步进入情境) 2 有话大家谈
交流后说给大家。(学生踊跃发言)
我们曾这样面对父母的唠叨,欣赏同学的情景剧表演:唠叨的爸妈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明、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 小明:带着耳机在听音乐,边写作业边晃着身体,一会拿着笔随着音乐节拍敲桌子。 妈妈:闻声赶过来,指着小明大喝一声:“小明,你在干什么?还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哪有这样写作业的?能学习好才怪!”
爸爸走过来:“你说说你,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啊?你现在学习为了谁啊,不就是为你以后能上个好高中吗!我们能得到什么啊!不都是为你好吗!我们这是何苦!你说说,现在人口那么多,你再不努力你怎么能竞争的过呢??”
小明:“行了行了,你们烦不烦啊!说够了吗?在学校这个老师说完了那个老师来说,天天说大道理,回家你们又唠叨个不停,还让不让我活啊?”说完双手往桌子上一摊,歪着头趴在桌子上,晕了。(三人鞠躬退场)(师生鼓掌感谢)
3 分享自己的感受
表演后,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面对唠叨的,交流后向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经历。
(释放,然后方能解开心结)
教师回顾,小时候曾经这样面对父母的唠叨。(教师以散文抒情的方式回顾从出生到长大的唠叨,感染学生;教师展望当父母风烛残年,我们身在他乡,将多麽的想念他们,听听他们的唠叨)
4、探讨:父母为什唠叨,交流展示。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
面几种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情感----爱) 5、我们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交流展示。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想想看,你一般是什么反应:(先静想一会,再小组交流。)(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否则父母会加大唠叨的力度,让你难以忍受。)
老师总结:
1、安静聆听法(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做一个乖宝宝。)
2、转移注意法(可以给他们让座、拿拖鞋、端杯水或说些别的话题。) 3、自我嘲讽法(语言幽默风趣,自我讽刺,缓和气氛。) 4、解释说明法(可以在父母比较冷静的时候,解释清楚。)
5、撒娇耍赖法(可以对她笑一笑、做做鬼脸、撒撒娇。只要父母高兴,撒娇耍赖也没错。) 6、写信述说法(可以给父母写封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掌握了以上方法,那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和谐家庭》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丽、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丽写完作业,把书包整理好,把写字台收拾干净。起身伸了个懒腰,看见妈妈还在干家务,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我来帮你。”
妈妈:“不用了,收拾完了。”把围裙解下,坐在沙发上休息。 小丽:赶忙端来一杯水,递给妈妈。 妈妈:很高兴地说“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