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观察金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
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 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 鱼知道饥饱吗? ③ 鱼怎样运动的? ④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 鱼怎样睡觉? ⑥ 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
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
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观察鱼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2、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
行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
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
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 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
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
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
友呢? 2课时
回家观察(雨天、晴天)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
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
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