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校长培训讲座——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旬阳县城关一中 许名菊
﹝解题——标题的三层含义(课改、管理、人生),淡定——心态决定命运。本讲稿将我的教学管理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同时,力争传递一些新的信息。﹞
一、引言:黄河之水天上来——转型与转轨。
时代瞬息万变——不是我们反应太慢,是世界变化太快。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增速快;科技发展快。面对社会的转型,教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必须转轨,改革在所难免。(例子:科技发展、云计算辅助教育。略) ——课改是什么 专家认为:
观点一:课改是一个鸟笼。
人类有十个不可抗拒的心理,如破窗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今天我讲《鸟笼故事》,两个人打赌。A对B说:“如果我送给你一只精美的鸟笼,请你挂在客厅之中,那么你一定会买一只小鸟。”B将这个空的鸟笼拿回家挂在客厅之中,结果不断有人问“你的鸟怎么死了?”“你什么时间买一只鸟啊?”, B不断给人解释:“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我也不想买。”问题又来了:“不养鸟你买鸟笼干什么?”最终B累了,就真的去买一只鸟。启示:①课改就是一个鸟笼,见或不见,都在这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非改不可的。②鸟笼逻辑的是一个惯性思维,有笼就有鸟。课改目的是要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创新思维。③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买不买鸟的问题,而是如何把鸟养好?这是我们生存的职业更是我们追求的事业啊。就像成毅说的:一生只做这一件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04月。),而且要专注,因为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注才能造就成功。实现专注有四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
观点二:课改是一个不成熟计划的提前执行。
1
《鸟类世界》一书中说,有一种海鸟,要飞越太平洋,嘴上衔了根树枝,飞行时,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时,它把树枝放在水面,然后站在上面休息;饿了,就站在上面捕食。给我的启示是:改革不要一味强调所有的条件都要成熟。但是必要的条件还是需要的,譬如树枝。课改就像一条船,虽然出海了,但是它走的是一条没有航海图的路。有的时候,船长和水手是不配合的;有的时候,船长驾驶的还是一艘漏水的船,所以说,课改是一次有计划的旅程,但它是一个不成熟计划的提前执行。
观点三:改革并不是专家的事,是大家的事。
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的《变革的力量》,主要讲:为什么需要改革?需要怎样的改革?怎样改革才有效?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满很多的未知。改革不是自发的,需要有推动力触发的因素。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要带来进步必须通过改革。改革不能搞集权,集权不能推进;也不能搞分权,分权走向无序。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动力,所以,改革并不是专家的事,是大家的事。
那么,我们怎么办?八个字——热情参与,冷静思考。 二、思路:听唱新翻杨柳枝——自悟与自建 ——课改改什么
(一)专家的思路(设计):课程改革有三个层面——课程标准、教材层面、教学层面。
(二)我们的思路:
1、内容:做什么?两个 “领悟”。 ——领悟课改目标
——领悟校本研修的价值与特征
(1)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是发展教师
(2)校本的含义: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价值: 校本研修——改进实践——提升质量——成长专业——职业幸福。 (4)特征——
一个宗旨:持续改进教育实践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两种意识:研究与发展两种意识是思想基础。
三个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步骤: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研究
2
步骤,循序而行,循环往复。
五种方式:研修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叙事研究、反思研究、课例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五种方式最为常用,可自主选择、拾级而上。 (5)校本研修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进实践)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成长专业)。
(6)实现校本研修目标的路径——聚焦课堂(深入领悟课改目标,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练就能力(着力锻炼教学能力,下力锻炼研究能力)。
2、操作:怎样做?“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理念决定道路、态度决定成效、细节决定成败”(上海交大教授余明阳语)。
我们要以校为本,自己思考,采取“拿来主义”,构建自己的管理模式。例如: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分三步走,又称“三部曲”。
第一步是基于课改懵懂期的新课程入格研修。首先解决的是教学理念和行为转变问题,明白课改改什么?如何改?第二步是基于课改探索期的课堂教学有效化研修。要解决的是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设计的优化,教育方法的优选,明白如何把课上好?怎样上得有效?第三步是基于课改发展期的课堂教学高效化研修。目标是构建立体化、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明白我们到底教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3、管理:达到什么水平?
内容——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与质量监控、校本研修管理(校本研修另有专题,本专题只着眼于面)。
思路—— “一、二、三、四、五”基本模式。即:
一个聚焦——课堂。聚焦的基本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教学的方向性—有效教学的操作性。操作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究。
两个关注——关注学生: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类课程——要开足开齐。基础型(国家)、拓展型(校本)、探究型(综合实践)。做到“三个不得”:不得随意调课、变化或异化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科目,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大面积补课。
四个层面——即进行过程管理的四个层面——教务处、教研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
3
五个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练习、反馈辅导(含培优补差)、测试评价五个教学环节要加强落实。
三、问题: 长使英雄泪满襟——无奈与突破
——课改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两个问题及原因(第一阶段)
课程理念很超前,实际教学很落后,一个是认识问题,一个是操作问题。
(一)认识问题
本次的课改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有三个基本的纬度,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所以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但老师在具体操作中,到底怎样探究?怎样合作?或不知所措、或流于形式。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三个维度是循序渐进的、最关键的是合作。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做的实验:??
启示:应循序渐进,自主探索,分工配合。内容太浅,没什么可探究的,太深,活活饿死。探究是有探究点的,合作也是有合作点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的,内容的载体很重要。(“最近发展区”理论)
什么是合作?如果X+Y=1 这里X\\Y分别有无数的解,其中,X\\Y分别=1时,不存在合作
合作是要放弃掉一部分不利于合作的情况的。第一,合作是要遵循规则的;第二,合作是要明确职责的;第三,合作是要形成合力。现在的社会无处不存在合作。合作有两种情况可能发生,一种自己能做,但时间来不及,为了做得更好而合作,另一种是不得不合作,一个人几乎没法做。合作也是一门艺术,要找合作点。
(二)操作问题
大家知道PDCA操作程序吗? P——计划 D——执行;
C——检查(检查出来三种情况:经验、教训、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你期望的东西跟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异。然后是分析解决,决策调整);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