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构建的校本研修模式—— 我撰写的专题片解说词—— ??
七、创新:请君莫奏前朝曲——惯性与嬗变。
教教材,不思考,不研究,这是老师们的历史惯性。而作为教学管理者你必须依章办事(课标、纲要),努力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坚守课程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依据育人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彻底改变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现状。
(一)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教材为何校本化?
世界上本无理想化的东西,包括课标。也许把课标看成“和谐”的产物更合适,它要照顾不同学派和不同办学条件,要考虑人们的接受度和可操作性。比如,西部农村的语文教学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就很难用同一尺度来衡量、要求。不必把课标看做语文教学的不二规范,最好把它看作一种指引,看做一种提倡。中国太大了,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不应该幻想用一个课标来通管天下。如果不考虑各种差异性,不提倡多样性,语文教学无论如何也活跃不起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访谈)。
2、如何校本化?
(1)原则:抓住弱点——教材缺憾,盯住要点——人格成长,突出重点——培养目标,形成特点——学校特色。
(2)方法:一是树立大课程观。打破“三中心”,实现“三超越”,即:超越教师,超越课本,超越课堂。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功能的彻底转变。以语文课为例:
所谓“大语文”是针对单一封闭的“小语文”而言的,就是要打破以往相对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体系,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即拓展语文教学外延,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学渠道。张志公先生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三分在课上,七分在课下。”提倡“海量阅读,实践体验。”(前面讲复旦附中的阅读和体验)
我们把现行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一分为四,建立四种课型:阅读课、作文(口语交际课)、语文实践活动课、读书课。形成了“一体两翼”的
37
“大语文”教学框架: “一体”是语文课堂教学, “两翼”是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阅读环境。我们探索形成了“阅读课”的五种课型:一是推荐读物课,二是阅读方法指导课,三是自由阅读课,四是阅读汇报课,五是阅读欣赏课,这五种课型互为因果,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如讨论:??)
二是自编或选用补充教材。我们自编了10种教材,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如: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编排单元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富有人文内涵的教育主题,便于在教学中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缺点是写作教学不成体系,我们自编了《写作指导》作补充,计划今年作修改,使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再如英语教材,很重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弱化英语的应用性,未突出英语的交际功能。所以,我们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辅导班专门开设了TIC班,选用《新概念英语》作教材,希望有效地提高交际应用能力。
(二)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开发。我们依据学校的实际,编写了德育教材《我们在成长》,活动教材《我们动手做》和《剪纸》。今后,我们还打算打破心中固有的教科书模式,使其生活化、多样化。让学生拿着自己编的教材上课。
(三)三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软硬兼施。“硬”建立规章制度,“软”是建设文化和引导机制。常言道,校长的心要“软”,手要“硬”。管理管的是人和事,管人靠的是情商,管事靠的是智商。有位专家说,在管理中,我们要向“老祖宗”学一学中庸,如在十二生肖中,就体现了管理的最好方法。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什么这么排呢?这里面蕴含着大智慧:
鼠和牛:鼠机灵聪明,爱坐享其成。牛踏实肯干,不计得失。鼠,只会偷机取“巧”,牛,只会埋头苦干。这组组合告诉我们的是做工作要虚实相济。
虎和兔:虎乃百兽之王,八面威风,无所畏惧。兔胆小怕事,狡兔三窟。这组组合告诉我们的是做工作要胆大心细。
龙和蛇:龙,高高在上,让人只能仰视;蛇,匍匐在地,随时可能袭击别人。这组组合的喻意是恩威并施。??
因此,要有系统的管理制度,先要做到“硬”,要落实到位。我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
38
1、实行三级备课制:学期总备课(个人:课标要求、知识点、考点、教学进度)——单元备课(集体分段:梳理要点,确定重点,明确难点,寻找突破点,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课时备课(个性化改造)。
2、实行三级查课制:一是主抓领导月查;二是教务处、教研处主任周查;三是学生每天认真填写“课堂日志”。层层抓到位,规范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3、实行三级质量把关:①单元把关,②每月检测,③期中期末考试。 4、实行三级质量分析:①教师个人分析,总结反思;②年级组分析,调整策略,查缺补漏;③教务处全面分析后,发《教学简报》。
5、实行校本研修三级领导责任制,使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责得以落实;
6、实行校本研修三级业务指导责任制,主管副校长,教研主任、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分别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专业指导、组织实施和日常研修活动的运作等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7、实行校本研修方案、计划三级审查制度,增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8、实行校本研修成效三级督查制度,使每一项活动适时、高效地完成。 管理的境界——
问题:1.扁鹊的一家人都是干什么的? 2.扁鹊的兄弟叫什么名字? 扁鹊三兄弟医学水平的三境界 看“病”特点 医学境界 治病 防病 让人不生病 目 标 境 界 扁 鹊 治大病、治难病。 扁鹊二哥 抓生病苗头、让小病不会变成大病。 扁鹊大哥 提高自身的抵御疾病的能力。 学校管理的三境界—— 特 点 学校保姆 强调“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问题的解决 人 治 专业管理 主张“让学校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 责任的分担 制度治 学校领袖 崇尚“不教而教,不管而管”。 自我的新生 文化治 管理就是学会授权,管理就是管得有道理。冯恩洪校长: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带领中层干部,到风景区疗养与专题教育管理研讨,形成学校管理
39
宪法。学校以后有关问题按照宪法管理,凡事突发事件,学校成立应变小组,其解决办法作为以后类似问题解决的准则。制度需要具体化、需要可操作性、需要有执行力。
所谓领袖就是他虽然他没有权利,但他依然能一呼百应,依然具有影响力。保姆只做凭本能就能做的事。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可以承担工作。
校长的“学校领袖”素养—— 类维度 角色特征 像花匠;像孔明;像包工头 像播种者;像曹操;像建筑师 思维指向 满足于现状,很少考虑将来,强调未来,经常假想未来可能变缺乏应变计划。 化,而事先做好应变计划。 型 学校保姆 学校领袖 管理境界 人治+制度治,偏向人治。 制度治+文化治,偏向文化治。 权力运用 过度管理,权力是一层一层向授权赋能,将权力向外扩散;领上请示的;支配别人,让别人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而甘心地感到渺小;力量来源于地位或卖力;力量来自于人性的魅力或专业知识与能力。 号召力。 行为方式 缺乏变通。常常去插手一些小观察入微,且能视情形需要而修事,做了很多部下完全可以做正自己的行为,做部下所不能做的事。 的事。 给人感觉 常常是冷漠而傲慢的,给人以永远是平易近人的,给人以“邻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家女孩”的亲和力。 40
小结:校长在管理中,既要用心、用情、与教师有“共同遭遇”,也要善于反思,长于对话和创新,要做一个富于感性和充满理性的人。学校管理应该轻“管”重“理”,所谓“理”就是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求管理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者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师生着想,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蕴涵浓郁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既有刚性的管理,又有人文的关怀,更有管理者心胸的开阔与宽容。“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先圆后方”、“有方有圆”四个方面更是透彻的说明了该“方”的时候方、该“圆”的时候圆的领导管理艺术。
小结:校长在管理中,既要用心、用情、与教师有“共同遭遇”,也要善于反思,长于对话和创新,要做一个富于感性和充满理性的人。 要强调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两手抓:一手抓常规,一手抓改革。抓常规(常规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抓改革(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寻求教学的突破创新和打造本地区的品牌和特色。二者相
八、尾声:莫愁前路无知己——探索与发展
各位校长:于漪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于漪简介,老校长的期望,老前辈的重托),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的工作还得带着问题上路,继续探索。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许多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都值得大家去探究,研究才会突破,突破才会发展。希望大家在未来探索的道路上相携相帮、共谋发展,为实现安康教育事业的超越而努力!
谢谢倾听!
Q号:505497422 手机:13891517588
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