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讲财税课······李秀梅笔记整理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
一、概念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的报表,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不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编制)
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通常是指购买在3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到期即可转换为现金的投资。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一)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现金流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返还的税费等所收到嗲现金。 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推销产品、交纳税费等所支付的现金。
(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流入主要包括:收回投资,分回股利、利润,取得债券利息,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收到的现金。 流出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及进行长期投资等所支付的现金。 (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流入主要包括:发行股票,吸收投资,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流出主要包括:偿还债务,减少注册资本,筹资费用,分配股利,分配利润,偿付利息,支付融资租赁款等所支付的现金。 三、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法 1. 直接法:
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 间接法
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49
六讲财税课······李秀梅笔记整理
四、具体编制方法
1.工作底稿法 2.T型账户法 3.业务分析填列法
五、分析填列法(工作中一般选择此法) (一)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行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原则:同方向相加,反方向相减) 行1=营业收入+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末-期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准备-发生的坏账损失-应收票据(期末-期初)-贴现息+预收账款(期末-期初)
解释贴现息:商业汇票,没有到期而企业需要现金周转,就到银行贴现拿出现金,所付的贴现息。
行2:收到的税费返还
行2=返还的流转税(营、增、消)+返还的企业所得税+返还的教育费附加 行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行3=(营业收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累计+银行存款利息收入-银行存款手续费
如:(1)罚没收入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 (2)借款等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
行4: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行4=行1+行2+行3
行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行5=营业成本+进项税额-应付账款(期末-期初)+预付账款(期末-期初)+存货(期末-期初)-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折旧、摊销。
行6: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行6=“应付职工薪酬”借方累计+“管理费用”中为职工支付的“五险一金” 行7:支付的各项税费
行7=“应交税费”各明细账中借方累计数之和(除个税外)+“管理费用”账户中的“印花税”累计数。
行8:支付给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行8=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中查找计入“管理费
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