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试卷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15 年 9 月 28 日, NASA(美国宇航局)宣布火星发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引发了又一轮探索外星生命的热潮话题。火星上有液态水存在的原因最可能是
A.火星大气层稀薄 B.火星质量大 C.火星体积大 D.火星与太阳距离适中 2.(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①黑子②耀斑③太阳风,它们所对应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外到里排列分别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3.(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正常年份,雨带影响我国江淮地区的时间是 A.4月、5月 B.6月、7月 C.7月、8月 D.8月、9月
4.(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主要的原理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C.白天的大气逆辐射减弱D.到达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增多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位于博克拉附近。完成第5题。
5.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山峰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等温面 ②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丁 丙 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图1),乙 ③ 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教师发现他们已绘制的①②③④信息中,只有一项是正① 等压面 ④ 确的。读图完成6~7题。
甲
6.若图中③信息是正确的,则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的是
A.8∶30—9∶30 B.11∶00—12∶00C.14∶00—15∶00 D.22∶00—23∶00 7.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含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岩层 8.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含恐龙化石岩层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含三叶虫化石岩层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丁岩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图3),完成10~11题。
自然带 10.图中甲和乙的自然带分别代表
甲 A.雨林带和针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和冰川带
针阔叶林带 11.影响该地区的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乙 A.经度和纬度 B.海陆位置和地形
灌丛草甸带 C.纬度和地形 D.地形与洋流
1
90°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4), 图 例 完成12~13题。
60° 气压带 1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30° 甲 风 带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少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0° 13.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桃花盛开 B.蝉鸣悠扬 C.红叶满山 D.天寒地冻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图5)。完成14~15题。
天 山
1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鄯善县 吐鲁番市 15.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火车站 铁路 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等高线(米)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图6为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图(1990至2000年)。据此完成16~17题。
甲
16.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美国和丹麦,利用乙能源发太阳能 天然气 电最多的是中国,则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石 油 A.水能、沼气 B.地热、潮汐
核 能 C.风能、煤炭 D.地热、煤炭 乙 17.乙能源的大量消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5 0 5 10 15 20 25(%) A.臭氧层空洞 B.土壤盐碱化 C.酸雨 D.沙尘暴
海拔(m) 1
2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读大西洋中脊(海岭)某中央裂谷剖面-2300 3 图(图7),完成18~19题。 -2400 -2500 4 18.按成因分,岩墙的岩石属于 -2600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0 0.5 1 (km) 19.该剖面的地质构造是
图中1为沉积物,2为山麓堆积 A.地堑 B.地垒 C.背斜 D.向斜
3为岩墙,4为山麓堆积和沉积物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读沙粒粒径与起动风速的关系(离地面2m高处)表,完成20~21题。
20.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位移,这一过程表现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21.当风速为7m/s时,风携带的沙粒中已沉积的粒径(mm)是
A.0.10~0.25 B.0.25~0.50C.0.50~1.0 D.>1.0
2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读1956-2010年祁连山不同朝
NE NW 向冰川面积变化统计图(图8),完成22~23题。
22.造成该山地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E W 200 400 600 800 A.地壳下沉 B.降水减少 C.外力侵蚀 D.全球变暖
23.冰川面积的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A.山区湖泊萎缩 B.冰蚀作用增强
1956-1983面积 SE SW C.干旱程度加剧 D.山麓绿洲扩大 2005-2010面积 S
(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日本立山黑部(海拔2450米)冬半年大雪封山,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米高的“雪墙”。读立山黑部地理位置和“雪墙”景观图(图9),完成24~25题。
24.立山黑部地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
①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 ②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 日本海太③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 ④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 黑山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东京平25.春季,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低温冻害B.洪涝灾害 C.沙尘天气 D.地面塌陷
洋
城市山脉 图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读北美地区示意图(图10),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A山脉是美洲板块与 ▲ 板块挤压碰撞抬升形成,因此在北美洲的西部沿海海底分布有 ▲ 地形。
(2)B是北美洲著名的五大湖,湖盆是由于 ▲ 作用形成。五大湖对沿岸地区气温的影响表现为 ▲ 。
(3)C洋流的流向是 ▲ ,性质为 ▲ 。
B A (4)一月,北美洲大陆内部受 ▲(高或低)气压控制,切断了 ▲ 气压带,
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中。
(5)A山脉的西坡与东坡相比,年降水量较 ▲ ,原因是 ▲ 。
C
27.(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15年11月27日开始,我国北方地区遭受空气严重污染,持续5天,雾霾天气一度扩大到了53万平方公里,接近法国面积,北京城区PM2.5飙升7倍。
材料二:读我国及周边地区11月27日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图11)。
1030 1035 1005 1000 995 N ① 1025 1020 1015 1010 1005 1040 甲 ④ ② 乙 北京 1000 ③ 丙 石家庄 图 例 1020 等压线 河流 丁 1020 1015 秦 岭 1000 山脉 城市 (1)甲、乙两地中,受反气旋控制的是 图▲11 地 ,多 ▲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 ▲ 。 (2)①、②、③、④四条虚线中,代表冷锋锋线的是 ▲ ;北京此时的风向为 ▲ 。 (3)雾霾天气使大气能见度下降,原因是雾霾对太阳辐射具有 ▲ 作用。
(4)未来几天,石家庄可能会出现降温、 ▲ 、 ▲ 等天气,对雾霾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试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3
28.(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大面积的棉田灌溉,使咸海湖面锐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材料二:中亚局部地区略图(图12)。
60° 70° 图 2020100棉花 沙漠 灌渠 40° 5002060° 10070° 图12 5005002040° 河流湖历史湖岸线 现代湖岸线 等高(1)判断1960年咸海东西岸坡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分)
(2)简析该区域修建大量灌渠的原因,并指出利用灌渠输送水资源的不利条件。(5分) (3)分析咸海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29.【加试题】(2016·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法国地形分布图(图13)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图14)。 大 西 洋
甲 ◎ 塞 纳 河 卢瓦尔河 罗 纳 ◎ 河 乙 地 中 海
加 龙 高度表(米) 河 2000 1000 500 200 0
材料二: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法国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描述法国的地形、地势特点。(4分)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推测法国甲、乙两地中哪个地区更适合种植葡萄?并说明判断的依据。(5分)
4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试卷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50分)
1-5DCBBA 6-10DACBB 11-15CCDDB 16-20CCCAC 21-25DDCC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每空一分) (1)太平洋 海沟 。
(2)冰川作用(冰川侵蚀) 气温年变化小。 (3)西北流向东南(北流向南) 寒流。 (4)高 副极地低 。
(5)较多 西坡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有丰富的地形雨(从东坡角度答也可)。 27.(10分)
(1)甲 晴朗 大。
(2)③ 东南风(偏南风)。 (3)削弱(反射、散射) 。 (4)降水(雨雪) 大风。
(5)亚热带和暖温带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界线(四选二)。
28.(15分)
(1)差异:东部缓,西部陡(2分)。理由:东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大,西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小。(2分)
(2)原因:该区域气候干旱,需要灌溉才能发展种植业;大规模发展棉花种植业,需要灌溉用水。(2分)不利条件:该区域沙漠广布,(1分)沿途蒸发旺盛,(1分)水资源渗漏严重。(1分)
(3)影响:气候变干;温差加大;湖水盐度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盐风暴);沙漠化加剧。(6分)
29.(15分)
(1)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或东高西低)(2分)。
(2)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1分)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集中在冬季(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1分)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1分)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1分)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1分)
(3)乙地(2分)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少雨;(1分)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1分)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1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