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包头市 2019 初中升学考试试卷理科综合
化学答案全解全析
1. 答案:B
解析:海水晒盐、石墨导电、干冰升华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丝燃烧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查内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辨别,难度较低。
2. 答案:D
解析: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若天然气不纯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 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故 A 错误;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 故 B 错误;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故 C 错误;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 D 正确。考查内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难度较低。
3. 答案:A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有单质与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故 A 正确。碱溶液的 pH 大于 7,但 pH 大于 7 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 B 错误。由化合物概念可知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又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故 C 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 D 错误。考查内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难度较低。
4. 答案:C
解析:K2SO4 能与适量的 BaC1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A 不能达到目的。氢氧化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
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后得到的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 不能达到目的。CuSO4 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 CuSO4 溶液;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 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C 能达到目的。分离 NaCl 和 MgCl2 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应分别再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固体,D 不能达到目的。
考查内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5. 答案:C
解析:设 10g 碳酸钙反应消耗的 HCl 的质量为 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x
44 y
10g
100 73
? 10g x
x=7.3g
100 44
? 10g y
y=4.4g
即左盘净增加为 10g﹣4.4g=5.6g
由于 5.6g 铁和锌,无论是否完全反应都会生成氢气,导致质量增加小于 5.6g,所以不能平衡,A 错误。根据 HCl 的质量求算反应的镁的质量以及生成氢气的质量 Mg + 2HCl═MgCl2+H2↑质量变化24
73
2
22 2.2g
2.4g 7.3g
即使完全是镁也只会增加 7.8g 而非 5.6g,如果含有氧化镁导致质量变化更大,天平不平衡。B 错误;
MgCO3 + 2HCl═MgCl2+H2O+CO2↑ 84 8.4g
73 7.3g
44 4.4g
加入 10g 碳酸镁,则质量增加量为 10g﹣4.4g=5.6g,天平平衡,C 正确。
MgCO3 + 2HCl═MgCl2+H2O+CO2↑ 84 8.4g
73 7.3g
44 4.4g
加入 10g 碳酸镁,则质量增加量为 10g﹣4.4g=5.6g。ZnCO3+ 2HCl═ZnCl2+H2O+CO2↑ 125
73 5.84g
44 3.52g
10g
加入 10g 碳酸镁,则质量增加量为 10g﹣3.52g=6.48。所以 10g 碳酸镁和碳酸锌,天平不平衡,D 错误。 考查内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难度较大。
6. 答案:B
解析: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铁,溶液开始是稀硫酸,所以质量不是零开始,故 A 错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 当反应停止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故 B 正确;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铝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最终金属过量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 C 错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首先固体质量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就不再改变, 但固体不会为 0,故 D 错误。
考查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化学反应中某一量的变化情况的分析、解决能力,难度较 大。 7.答案:(1)2N2 H2O
(2)①4
②Mg(OH)2 (3)①甲=乙>或丙<甲=乙
②
BC(4)①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和稀盐酸(或稀硫酸)或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②AgNO3、Cu(NO3)2、Zn(NO3)2
解析:(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 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水的化学式为:H2O。(2)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表示的元素有 4 种即:据氢元素、
氧元素、氖元素和镁元素;②氢元素、氧元素和镁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OH)2。(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若将 70g 的甲物质加入到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的质量是 150g,升温至 t3℃,溶解度大于70g,所以溶液的变化情况是:溶液变为不饱和;溶解度增大;溶质由 50g 增加到 70g;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4)①甲乙丙实验已经得出: 锌>铁,铁>H,铜>银,丁实验只要得出铁和铜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故可用金属和盐溶液, 即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金属与酸反应,即铜、稀盐酸等;②由于铁>铜>银,故锌加入后先置换银,固体质量增加,然后置换铜,固体质量增加比银要小,待硝酸铜反应完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a 点对应锌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剩余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 考查内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8. 答案:(1)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药品量不足 漏斗、玻璃棒
(2) ①浓硫酸 ②无法检验气体产物
解析:(1)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一段时间后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始终不复燃,说明氧气的量不足,从装置上 考虑,装置的气密性可能不好;从药品角度考虑,可能药品的量不足等。反应后的混合物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能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采取溶解、过滤、洗涤、干 燥等操作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漏斗、玻璃棒。(2)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 B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②D 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E 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如果 D、E 装置顺序对调,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完全吸收,而无法检验气体二氧化碳的生成。
考查内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Fe2O3·xH2O 9. 答案:(1)Fe2O3 或
(2)CO2 或 FeCl3(写成 Fe2(SO4)3 或 Fe(NO3)3)
2H2↑+O2↑
D 为 CO2,化学方程式为 2H2O(3) 若
若 D 为 FeCl3,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