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煤场自燃的各种方法
煤堆自燃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不做好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那么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极其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了解预防煤堆自燃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煤在空气中堆放一段时间后,就会被缓慢氧化,越是年青的煤越易氧化。氧化会使煤失去光泽,变得疏松易碎,许多工艺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发热量降低、粘结性变差甚至消失等等)。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自燃。这就给煤的贮存等带来许多不利,经济损失很大。
比如某电厂安装并运行了祥凤牌煤堆温度监测系统(天津市天安兴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姚工:13820631670),按照20米间隔(或其它测点布置图)把无线测温探头插入煤堆,输煤办公室集中监测所有测点的温度,当某点温度达到50度时,软件报警,输煤专工采取翻开和压实的方法及时清除自燃点,避免它扩大面积。
经过实际运行,祥凤牌煤堆防自燃无线测温系统达到了尽早发现自燃点的目的,现场及时清除自燃点,阻值自燃面积扩大,减轻了自燃损耗和环境污染。而且,使用单位利用该系统改进了输煤作业流程,把过去的“烧旧存新”原则发展成为“烧热存冷”原则,大大提高了煤场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毒气排放。
一般防止煤炭自燃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水分堆存法
实验证明,当煤中含有一定水分时,就会使氧化后产生的热量在煤堆内积聚,引起自燃。而煤堆中的水分含量过高时,煤的内部孔隙以及煤粒之间都被水充满,空气不易进入,难于氧化,即使有少量空气进入而使煤氧化,但生成的热量被周围的水吸收,达不到煤的燃点。相反,若煤中的水分很低,煤的内部孔隙和煤粒间充满大量的空气,由于煤堆的通风良好,煤氧化生成的热量很快被空气带走,也很难使煤达到着火温度。所以,应将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的煤分开存放,切勿混在一起。
2 按粒级堆存法
块煤和末煤混在一起堆放,煤堆里面的空气不畅通,煤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容易氧化,易发生自然。所以,不同粒级的煤应分开堆存。
3 选择合适的堆煤方式
储存时除了仔细考虑贮煤的地基、周壁、排水、周边设备及气候影响外,对堆煤方式也需要正确选择。一般堆煤方式按图1小堆重积堆煤和图2小堆薄层紧堆煤较为理想。
4 选择适宜的堆煤高度和时间
堆煤不要过高,贮煤时间不要太长,尤其是年青煤应尽可能缩短贮存期。
以上几种基本方式可以单用也可以并用,如果注意以上几种方式,再加上使用祥凤牌煤堆自动测温仪,通过无线测温方式,及时测出煤堆不同层次的温度,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煤着火。
利用煤堆测温仪测量煤场煤堆内部温度,可及时了解煤堆内部的发热状况,及早采取措施,消除煤堆自燃现象的发生,防止煤场煤堆自燃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煤场管理中,如果可以减少或者减轻储煤自热和自燃现象,不仅可以节能降耗,还可以减轻煤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煤堆自燃需提前做好安全措施
煤堆自燃是很常的事情,如果不做好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那么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极其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了解如何预防煤堆自燃(祥凤牌煤堆测温杆)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首先堆煤的方式:采取由南向北的堆放方式,合理安排煤炭在煤场的堆放位置。执行煤炭的先进先出原则,但对后进先自燃的煤采用先出的原则。预知新进煤储存期有可能超过1个月时,新进煤先用
定点堆煤法堆煤,待堆煤中心点高度有5~6米高时回转一定角度堆煤,同样堆到5~6米高时继续回转一定角度堆煤,如此往复,当整个煤堆堆到1/3预堆煤区域后可用推土机或装载机将新煤堆往挡墙方向推散并尽量堆高,以避免挡墙处集中堆放大颗粒煤炭现象,减少挡墙低处自燃的可能性。
堆煤的形状:煤堆形状以屋脊式为佳,以减少阳光照射及雨水渗入。堆煤角度控制在40~45度,顶部平齐。煤堆的高度一般不超过6米,煤堆过高,一旦发生自燃,很难进行倒堆或喷水处理。加强煤场现场管理,尽早发现煤自燃兆头,并采取措施处理,每天检查煤堆自然情况,发现有煤局部温度升高、冒热气、冒烟等现象。即可判断该处煤氧化层已经发生自燃,发生自燃CO浓度会升高,闻到会有恶心乏力,头晕的感觉。
堆放的时间:煤堆的存放时间应根据煤种而定,一般无烟煤和贫煤的存放时间可稍长一些,但以不超过4个月为宜。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和褐煤的堆存时间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宜。
其它:煤堆旁应布置足够的水喷淋装置,以便煤堆自燃或表面温度异常上升时降温,水喷淋系统用水可采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以节约水资源。应该强调,采用水喷淋降温是防止煤堆自燃的下策,如果喷水量不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另外,有条件的话,应在煤场煤堆中布置测温元件,煤场测温杆一般布置在煤堆里,当测点温度达50度时,软件报警,输煤专工采取翻开和压实的方法及时清除自燃点,从而控制煤堆的自燃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