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学校暑期专用资料 财大校区五升六 魏老师
五升六阅读训练七
班级—— 姓名——一 一、了解歇后语的有关知识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就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留在后一部分。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例如:“芝麻开花”,什么意思呢?原来芝麻开花时,生长很快,不断增高,也就有了“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歇后语了。又如“泥菩萨过河”,菩萨在神话里法力无边,本是可以救人的,可是一个泥菩萨到了水里会怎样呢?也就有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个歇后语了。再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胸口挂钥匙——开心”,“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学们可别小瞧了“歇后语”,它们可有着特殊的表达作用呢!由于它们富于形象性,常能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恰当地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使语句含蓄、幽默、风趣。
实践平台
1、请你填几个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 小葱拌豆腐——
茶壶煮饺子—— 大姑娘上花轿——
狗咬吕洞宾—— 盲人过大街——
孔雀开屏—— 起重机吊鸡毛——
2、填写反义词成语
一心一意( ) 一成不变( ) 毫不犹豫( )
垂头丧气( ) 单枪匹马( ) 哑口无言( )
倾盆大雨( ) 奋不顾身( ) 省吃俭用( )
胸有成竹( ) 生机勃勃( ) 将信将疑( ) 3、请指出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二、 阅读练习
(一)谁是最优秀的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e dé děi )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án )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阅读练习:
1、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苏格拉底对助手讲的那句话与文中相呼应的成语是 。
2、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和词,并打上“√”。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给第1、2自然段加上标点 。
4、文中画“__”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
苏格拉底为 而失望,而徒弟是为 而
对不起他自己。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在文中画出。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
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结果最优秀的却就是他自己,由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望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了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腾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腾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的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太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阅读练习
1、 用“﹋﹋﹋”划出与文中划横线部分相对应的句子。
2、 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用“△”把文中叙述事情经过的部分的首尾标出。
3. 填空。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
不同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4. 理解“后生可畏”。选择正确的解释打勾。 ⑴后生在文中指: A.“我” ( )B美国智力超常的儿童( )
C王勃( ) D泛指晚辈(包括我)( )
⑵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A. 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 B.“我”能言善变,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 C. “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
⑶这篇文章说明: A. 古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 B. 大人们的家长作风是要不得的。( ) C. 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
5. 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