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3:35: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

1.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

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 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3. 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4.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

要课题。下图为少量 HCl气体分子在 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第1页,共16页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 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 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 HCl

H++Cl?

5. 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3,Ka2=

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6. 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

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7. 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

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2页,共16页

A. 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 (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5)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的合成

第3页,共16页

9. 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

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H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

第4页,共16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rb22is5t47ty70kclt55mbv23ri50058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