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关系,侧重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正确推断Y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根据图知,X能形成4个共价键、Z能形成1个共价键,则X位于第IVA族、Z位于第VIIA族,且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Z最外层7个电子,则X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为Si,Z为Cl,该阴离子中Cl显?1价、X显+4价,根据阴离子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1价,知Y为?3价,所以Y为P,根据阳离子所带电荷知,W为Na,通过以上分析知,W、X、Y、Z分别是Na、Si、P、Cl元素。
A.WZ为NaCl,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则非金属性Cl>P>Si,所以非金属性Z>Y>X,故B错误;
C.Y为P,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3PO4为中强酸,故C正确;
D.Y为P,其最外层有5个电子,P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且该阴离子得到W原子一个电子,所以P原子达到8电子结构,即Y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1)羟基;
(2) ;
(3) (任写3
种即可);
(4)CH3CH2OH、浓硫酸、加热; (5)取代反应; (6)
;
(7)
。
第9页,共16页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合成,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及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能力,正确推断各物质结构简式、明确反应中断键和成键方式是解本题关键,利用G的合成路线中⑤⑥步采用知识迁移方法进行(7)题方案设计,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根据E结构
简式知,D为,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F先发生碱性条件下水解然后
酸化得到G,根据E、G结构简式知,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为;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连接甲基的碳原子为手
性碳,其手性碳为,
故答案为:;
(3)具有六元环结构,说明环上有6个原子,并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B的不饱和度是2,环的不饱和度是1、醛基的不饱和度是1,则符合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含其它碳碳不饱和键,取代基为?CH3、?CHO时,两个取代基可能位于同一个碳
1种, 原子上,有1种;可能位于不同碳原子上有邻间对3种,取代基可能为?CH2CHO,
所以符合条件的有5种,这5种结构简式分别为
,
故答案为:(
任写3种即可);
(4)反应④为羧基转化为酯基的酯化反应,生成羧酸乙酯,则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CH3CH2OH、浓硫酸、加热,
故答案为:CH3CH2OH、浓硫酸、加热; (5)⑤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第10页,共16页
(6)F先发生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羧酸盐和乙醇,然后羧酸盐酸化得到G,则F到G的反应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7)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
,甲苯和溴在光照
条件下生成
,CH3COCH2COOC2H5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H3COCH(CH2C6H5)COOCH2CH3,最后发生碱性条件下水解然后酸化得到目标产物,其
合成路线为
,
故答案为:
。
【答案】大于 C 小于 2.02 COOH?+H?+H2O?=COOH?+2H?+OH?或H2O?9.
=H?+OH? 0.0047 b c a d
【解析】解:(1)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的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
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O?Co+H2O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oO?Co+CO2,
相同条件下还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反应,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分数小于氢气物质的量分数,说明一氧化碳进行的程度大 故答案为:大于;
(2)CO(g)+H2O(g)=CO2(g)+H2(g),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当反应物全部反应氢气所占物质的量的分数
第11页,共16页
C, 50%,但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小于50%,故选:
故答案为:C;
(3)图象分析可知水煤气的生成过程经过了过渡态1和过渡态2,最后生成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反应的焓变小于0,正反应进行的方向需要吸收能量,结合图此分析判断,是发生的过渡反应: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86eV?(?0.16eV)=2.02eV,
2.02;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故答案为:小于;
(4)曲线a的反应在30~90min内,分压变化=4.08kPa?3.80kPa=0.28kPa,平均速率
?
v(a)=
△p△t
=90min?30min=0.0047kPa/min,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
0.28kPa
CO分压越大,氢气分压越小,489℃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a、d,
467℃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b、c, 故答案为:0.0047;b、c;a、d。
(1)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的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相同条件下还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反应,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分数小于氢气物质的量分数,说明一氧化碳进行的程度大;
(2)CO(g)+H2O(g)=CO2(g)+H2(g),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当反应物全部反应氢气所占物质的量的分数50%,但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3)图象分析可知水煤气的生成过程经过了过渡态1和过渡态2,最后生成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正反应进行的方向需要吸收能量,结合图此分析判断,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曲线a的反应在30~90min内,分压变化=4.08kPa?3.80kPa=0.28kPa,平均速率
?
v(a)=
△p△t
,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CO分压越大,氢气分压越小,
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焓变判断、反应过程的理解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分析判断等知识点,注意题干信息的理解分析,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答案】A sp3 sp3 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
Li2O和MgO是离子晶体,键 Cu2+ 离子晶体的熔点大于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
对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点越高,反之越低,其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P4O6和SO2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P4O6>SO2,所以熔点MgO>Li2O>P4O6>SO2 √2a √3a a3×10?30N 4
4
A
8×24+16×64
(1)AD微粒都是Mg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得到的,【解析】解:但是D微粒能量高于A,
稳定性A>D,所以失电子能量A>D;
BC都是原子,但是B是基态、C是激发态,能量:C>B,稳定性B>C,所以失去一个电子能量:B>C;
A微粒是B失去一个电子得到的,且A轨道中电子处于半满状态,较稳定,所以失去一个电子能力A>B,
通过以上分析知,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故答案为:A;
第12页,共1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