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能熟记切线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8.(3分)中国清代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有这样一题:“马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我国古代货币单位);马二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问马、牛各价几何?”设马每匹x两,牛每头y两,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 A.C.
B.D.
【分析】直接利用“马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我国古代货币单位);马二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分别得出方程得出答案.
【解答】解:设马每匹x两,牛每头y两,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正确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 9.(3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菱形OABC的顶点A(1,2),B(3,3).作菱形O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OA'B'C',再作图形OA'B'C'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OA″B″C″,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 )
A.(2,﹣1)
B.(1,﹣2)
C.(﹣2,1)
D.(﹣2,﹣1)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点C的坐标,然后根据与y轴对称和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点即可得到点C″的坐标,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点C的坐标为(2,1), ∴点C′的坐标为(﹣2,1),
∴点C″的坐标的坐标为(2,﹣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旋转变化、轴对称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0.(3分)小飞研究二次函数y=﹣(x﹣m)﹣m+1(m为常数)性质时如下结论: ①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始终在直线y=﹣x+1上;
②存在一个m的值,使得函数图象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点A(x1,y1)与点B(x2,y2)在函数图象上,若x1<x2,x1+x2>2m,则y1<y2; ④当﹣1<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为m≥2. 其中错误结论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分析】根据函数解析式,结合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增减性依次对4个结论作出判断即可.
【解答】解:二次函数y=﹣(x﹣m)﹣m+1(m为常数) ①∵顶点坐标为(m,﹣m+1)且当x=m时,y=﹣m+1 ∴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始终在直线y=﹣x+1上 故结论①正确;
②假设存在一个m的值,使得函数图象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令y=0,得﹣(x﹣m)﹣m+1=0,其中m≤1 解得:x=m﹣
,x=m+
2
2
∵顶点坐标为(m,﹣m+1),且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m+1|=|m﹣(m﹣解得:m=0或1
∴存在m=0或1,使得函数图象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结论②正确; ③∵x1+x2>2m ∴
2
)|
∵二次函数y=﹣(x﹣m)﹣m+1(m为常数)的对称轴为直线x=m ∴点A离对称轴的距离小于点B离对称轴的距离
∵x1<x2,且﹣1<0 ∴y1>y2 故结论③错误;
④当﹣1<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1<0 ∴m的取值范围为m≥2. 故结论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的系数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需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本题.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4分)分解因式:x﹣5x= x(x﹣5) . 【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x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x﹣5x=x(x﹣5). 故答案为:x(x﹣5).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关键是找出公因式.
12.(4分)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人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2
2
【分析】画出树状图,共有6个等可能的结果,甲被选中的结果有4个,由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树状图如图所示:
共有6个等可能的结果,甲被选中的结果有4个, ∴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概率公式;画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 13.(4分)数轴上有两个实数a,b,且a>0,b<0,a+b<0,则四个数a,b,﹣a,﹣b的大小关系为 b<﹣a<a<﹣b (用“<”号连接).
【分析】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和负数都小于0,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0,b<0,a+b<0, ∴|b|>a, ∴﹣b>a,b<﹣a,
∴四个数a,b,﹣a,﹣b的大小关系为b<﹣a<a<﹣b. 故答案为:b<﹣a<a<﹣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是: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是本题的关键.
14.(4分)如图,在⊙O中,弦AB=1,点C在AB上移动,连结OC,过点C作CD⊥OC交⊙O于点D,则CD的最大值为
.
【分析】连接OD,如图,利用勾股定理得到CD,利用垂线段最短得到当OC⊥AB时,OC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连接OD,如图,∵CD⊥OC, ∴∠COD=90°, ∴CD=
=
,
当OC的值最小时,CD的值最大, 而OC⊥AB时,OC最小,此时OC=
,
∴CD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
=AB=1=,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等知识点,能求出点C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
15.(4分)在x+ ±4x +4=0的括号中添加一个关于x的一次项,使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分析】要使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0,则利用根的判别式即可求得一次项的系数即可. 【解答】解:
要使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b﹣4ac=b﹣16=0 得b=±4 故一次项为±4x 故答案为±4x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4ac)可以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根的判别式 有如下关系: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 时,方程无实数根,但有2个共轭复根.上述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16.(4分)如图,一副含30°和45°角的三角板ABC和EDF拼合在个平面上,边AC与EF重合,AC=12cm.当点E从点A出发沿AC方向滑动时,点F同时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滑动.当点E从点A滑动到点C时,点D运动的路径长为 (24﹣12接BD,则△ABD的面积最大值为 (24+36﹣12) cm.
2
2
2
2
2
) cm;连
【分析】过点D'作D'N⊥AC于点N,作D'M⊥BC于点M,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4
cm,AB=8cm,ED=DF=6cm,由“AAS”可证△D'NE'≌△D'MF',可得D'N=
D'M,即点D'在射线CD上移动,且当E'D'⊥AC时,DD'值最大,则可求点D运动的路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