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厂实施作业质量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在采油厂精细基础管理活动中,作业质量管理以“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为主线,科学决策、优化决策、高效决策。先后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实现了作业质量精细管理夯基固本、提升、深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业质量一体化管理日趋成熟,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采油厂原油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形成的背景
作业质量一体化管理形成之前,采油厂作业质量管理机制一直应用“作业风险控制法”,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仅应用不到一年,作业成功率就达到了93.0%,比实施前的2007年90.3%,大幅提高了2.7个百分点。但是在产量压力大、多轮次作业井数量多以及居高不下的待修方案面前,作业主体单位保障能力捉衿见肘,如何在作业质量上寻求更有效的出路?采油厂决策者认识到,必须大力开展油水井长效机制,降低躺井数,才能实现采油厂生产经营良性循环。因此采油厂围绕作业质量这个核心做足文章,自2009年至今通过不断探索,在原有“作业风险控制法”的基础上,将短期质量控制与油水井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融入多轮次作业井压控、培育长寿井,逐
步实现了采油厂作业管理协调顺畅,富有成效的作业质量精细管理,体现了油田 “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的精细管理要求。
二、主要内涵和做法
作业质量一体化管理是以作业质量有效控制为核心,通过精细作业质量过程控制及作业管理考核激励控制的双环控制,实现作业质量提升。精细作业质量过程控制就是精细方案讨论互动控制、精细作业质量工序控制、精细躺井原因描述分析、精细井下工具质量控制;作业管理考核激励控制就是充分发挥“作业风险控制”、指标排名、多轮次作业井压控以及培育长寿井等的管理考核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在作业质量一体化控制中的作用,实现降低无效低效作业工作量,降低作业成本,延长油水井生产周期,提高总体开发效果的目的。作业质量一体化管理具体结构控制图如下:
1
培育长寿井精细方案讨论互动作业风险控制精细井下工具质量控制作业质量一体化精细作业工序质量控制多轮次井压控精细躺井原因描述指标排名
具体做法是:
(一) 精细作业质量过程控制
精细作业质量过程控制环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精细方案讨论互动控制、精细作业质量控制、精细躺井原因描述、精细井下工具质量控制。这四部分精细控制实现了作业井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完毕的整个生产活动控制。
1、精细方案讨论互动控制。采油厂在突出 “采油、作业、工艺、地质、监测”五位一体方案讨论机制的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方案讨论互动的运行质量也更加重视,因为它是前期方案讨论制定的延续,是对前期方案制定偏差的有效修正,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在施工中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