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3年-08湖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0:27: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计算900℃下纯钛单位晶胞的致密度; 68%

(3)请写出α-Ti中密排面的晶面指数; (0001)

(4)请写出β-Ti中原子最密排方向的晶向指数

<111>

2.组元A和B在液态完全互溶,但在固态下互不溶解,且形成一个与A、B晶体结构不同的中间化合物,由热分析测得下列数据。 B组元质量分数/wt.% 0 20 40 43 50 63 80 90 100 液相线温度/℃ --- 900 765 --- 930 --- 850 --- --- 固相线温度/℃ 1000 750 750 750 750 1040 640 640 800 (1)画出平衡相图,并注明各个区域的相、各点的成分及温度、并写出中间化合物的分子式(A原子量为28,B原子质量为24) A:原子数=(100-63)/28×6.02×1023 B:原子数=63/24×6.02×1023 A原子数/B原子数=0.5

得到中间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B2

(2)100kg含20wt.%B的合金在800℃平衡冷却到室温,最多能分离出多少纯A。

由杠杆定律,得出:

A=(43-20)/43×100kg=53.5kg(纯A)

第二部分 选择题A组

二、判断题(20分)

6.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当位错线发生改变时,其柏氏矢量不会发生改变。 ( √ ) 7.A、B两组元晶体结构相同、原子半径很接近,所形成的固溶体一定是无限固溶体。 ( × ) 8.过冷度愈大,晶体的生长速率愈快,则晶粒就愈粗大。 ( × ) 9.固液界面前沿呈负温度梯度分布时, 常见纯金属呈树枝状界面生长。( √ ) 10.空位是一种热力学平衡的缺陷,具有平衡空位浓度的晶体的热力学稳定性比理想晶体的高。 ( √ ) 11.所谓临界晶核,就是体系自由能的减少完全补偿表面自由能的增加时的晶胚

大小。 ( × ) 12.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固溶度不同,前者小而后者大。 ( × ) 13.动态再结晶仅发生在热变形状态,因此室温下变形的金属不会发生动态再结晶。 ( × ) 14.某金属铸件晶粒粗大,采用合适的再结晶退火可以细化晶粒。 ( × ) 15.在三元系中,若成分为O的合金分解为两个合金或形成两个相D和E时,则DOE必定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 √ )

2.名词解释题(20分)

1、能量起伏: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实际具有的能量,会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时涨落的现象。

2、扩展位错:全位错分解后,成为两个平行的分位错,中间夹着两个堆垛层错,其整个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3、弥散强化:第二相微细颗粒通过粉末冶金法加入而起到强化作用。 4、成分过冷:在合金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是由于液相中的溶质分布发生变化,改变了液相的熔点,此时过冷是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5、伪共晶:在平衡凝固条件下,只有共晶成分的合金才能获得100%的共晶组织;而在不平衡凝固时,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可以获得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三、简答题(40分)

1、从晶体结构角度,说明间隙固溶体与间隙相及间隙化合物之间的区别。 答:?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原子通常是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如H、B、C、N、O等。间隙固溶体保持母相(溶剂)的晶体结构,其成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不能用分子式表示。

?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属于原子尺寸因素占主导地位的中间相。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何一个组成相。它们的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组成它们的组元大致都具有一定的原子组成比。

2、结晶凝固理论,简要说明细化铸件晶粒的基本途径。

答:根据凝固理论可知,结晶时单位体积内的晶粒数Z取决于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V。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为:Z∝N/V。主要途径有:?增大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N的增长率大于V的增长率,所以N/V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即Z增大,从而使晶粒变细。?加入形核剂。不均匀形核所需要的现成基底增多,使晶核数大大增加,从而使晶粒显著细化。?振动。一方面,能量输入将提高形核率;另一方面,生长的晶体破碎以提供更多的结晶核心,从而使晶粒细化。 3、根据Fe-Fe3C相图,写出三大恒温反应转变式并注明转变类型、成分点和转变温度。

答:包晶反应 共晶反应 共析反应

4、比较非均匀形核和均匀形核的异同。

答:均匀形核是指依靠系统自身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而自发形核。非均匀形核是指依靠外来质点包括容器壁等作为基底而形核。实际凝固是非均匀形核,异常基底通常可以有效降低单位面积体积的表面能,从而降低形核功。因此非均匀形核所需的过冷度比均匀形核低得多。

5、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如何区分冷、热加工。 答: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基体的弹性畸变能;

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来自界面能的降低; 再结晶温度是区分冷、热加工的分界线。

1495℃ 1148℃

(2)论述题(40分)

(2)凡是与化学位有关的因素。均对扩散有影响。?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原子扩散系数越大。?扩散组元的影响。A.组元特性,表现为固溶体中组元尺寸相差越大;组元间亲和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组元熔点越高,扩散系数越小。 B.组元浓度,通过扩散激活能和扩散常数影响扩散系数。C.第三组元,其影响比较复杂。?晶体结构的影响,体现在:A.密堆结构的扩散比非密堆结构中慢; B.间隙式扩散较置换式扩散快;C.各向异性时,沿原子密排的方向扩散慢,非密排

2003年-08湖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vtou3smk177xpo57wz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