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分解,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战略性HR和流程性HR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可持续附加价值,是能够置于组织经营系统,促进组织绩效较大化的,需要企业主真实重视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如果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核心工作是如上两项且卓有建树,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说,这是一家理想型企业该有的样子,是人力资源部该有的样子。
2.放非核心
事务性HR是较容易被替代的,所以我们将它定义为非核心。虽然是非核心工作,但它所花费的人、财、物却不容忽视,涉及到的内容琐碎重复、死磕手续和规范、强调时间和准确性(包括法律、政策、纠纷、档案、工资、保险、税收……),随着公司规模扩大需要持续增加专事专人。
大部分公司的人事部,基本和“人力资源管理”扯不上什么关系。那么从组织资源优先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所谓“人力资源工作”应该不值得企业投入过高,甚至,不用企业“亲自做”。
其实,无论是战略性HR,流程性HR,还是事务性HR,都是可以被“外包”的。前两者的外包形式被称为“外脑式”,也就是常见的咨询公司、外聘顾问等,而事务性HR外包常被称为“委托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人事代理、人事外包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目的
虽然我们说企业选择性地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有利且有益的,但是,如果企业主对“外包”的认知还停留在“单纯降低成本”,那么和外包公司的合作将错过很多“战略性”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除了“降低成本”(也许只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已),在企业的资源配置、体系建立、业务布局、风险规避等各方面都将成为强有力的支持方。
1.帮助企业搭建或优化人事框架
对于初创企业:外包公司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搭建起合法有效的基础人事框架。对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扩张过程中碰到HR人手不够、资源有限的情况,通过外包引入相应资源来补充现有人事结构的空缺或不足。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正规化的企业:有些企业由于客观环境倒逼必须正规化(如融资、合并、上市等),但之前的不规范,且自身HR能力和格局都非常局限,通过借助专业的外包公司来进行梳理和优化。
2.为全国业务型企业提供本地支持
对于在全国多地设置分子公司的:总部难以统一管理,当地HR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也会影响员工及企业的利益,选用当地外包公司(服务统一专业、数据同步共享)可以提高专业性和稳定性。
对于业务分布全国但没有设置分公司的:业务分布多个城市但每个城市人员较少,不需设置分子公司或招聘专职HR,选用外包服务可以为企业及员工提供相当于专职HR功能的支持。
3.替企业转化矛盾和风险
规避劳动纠纷:企业(实际用人单位)与业务外包员工(来自外包公司)没有劳动合同关系,避免了劳动纠纷的发生,节省了企业的管理资源。同时服务商作为第三方,其专业性、规模性和服务性有助于化解劳动纠纷。
分散用人风险:企业选用业务外包员工“可进可退、能上能下”,“用人不养人”。外包公司利用其在人事、劳资业务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降低和分解了人力资源的投资风险。
4.助力企业成本外化,利益内化
降低管理成本:即使用人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也不必增加专门的管理人员或机构对业务外包员工进行管理,由服务商完全承担,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
降低常规性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支出:例如,招聘广告、退休资遣等。 降低用工成本: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发展、岗位效益、市场工资价格等灵活调整工资标准,业务外包员工的支出成本比使用固定在编员工(工资只能涨不能降)大幅降低。
降低纳税成本:依《税法》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超出应纳税工资额部分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业务外包用工方式可以在维持相同工资水平的条件下,将工资和福利通过服务商转发,其开具的发票可作为服务费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改变企业的纳税税种性质,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成本核算科目。
降低改革成本:对需要改制和裁减冗员的企业而言使用业务外包用工方式可以将“硬性裁员”转化为“软性裁员”,对员工实现“换岗不下岗”,大幅减少了对改编改制员工的安置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