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对冰铜吹炼及粗铜精炼各阶段终点判断的探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6/28 21:0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对冰铜吹炼及粗铜精炼各阶段终点判断的探讨

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杨文栋 苏凤来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转炉冰铜吹炼及粗铜阳极炉精炼过程中,每个阶段终点判断方法。 关键词:冰铜吹炼;粗铜精炼;终点判断 0前言

在火法炼铜过程中,无论是转炉冰铜吹炼,还是粗铜阳极精炼,对每个阶段终点判断至关重要。终点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金属直收率、企业的安全生产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本人结合多年生产实际,归纳总结了关于转炉冰铜吹炼和粗铜阳极炉精炼的终点判断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1、 冰铜转炉吹炼简述

火法冶炼中,冰铜转炉吹炼分为两个周期:造渣期和造铜期。在讨论造渣期和造铜期终点判断的同时,本文将筛炉期也单列出来一起讨论。

2、 冰铜转炉吹炼终点判断方法

2.1 造渣期终点判断方法

造渣操作是转炉吹炼操作的关键。在造渣反应过程中,造渣期终点判断不准,会造成渣子过吹、欠吹或喷炉事故的发生。除影响金属直收率外,还会造成人身伤害及设备事故发生。因此,造渣期终点判断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2.1.1 化学成份分析法

取白铍和转炉渣样化验,当白铍含铜为75+5%,渣含铜小于3%,渣含硅在19~24%时,证明造渣期终点到。

2.1.2 烟气及火焰判断法

观察炉口,烟气飘浮边沿下降,气流活跃,四周似翻腾状溢出烟罩外,同时为焰由橙色变成黄绿色,再变为灰色,火焰强劲有力,亮度增加,当火焰转变为黄白色时,证明造渣期终点到。

2.1.3 喷溅物判断法

炉口喷溅物较始吹时变得细小、密集、频繁并呈絮状、飘浮无力、发亮;喷溅物冷却凝固样呈空心粒状,证明造渣期终点到。 2.1.4 图示法

在配备有温度指示表和二氧化硫浓度指示表的情况下,当出现温度指示值上下移动频

繁,在1100~1300C范围内温度曲线图呈锯齿状;二氧化硫浓度指示值由低逐渐升高,当稳定在一、二个格内上下移动曲线图时,证明造渣期终点到。 2.1.5 炉后钎样判断法

炉后钎样粘结物的颜色由灰白色转为青灰色,再转为油黑色,有光泽,结构松脆,能自动断裂脱离,证明造渣期终点到。 2.1.6 炉内熔体观察法

转炉停风后,从炉口观察:炉内液面平整,液面石英石化净,在渣层不过厚的情况下,表面会呈现出半球状的小泡沫;用渣钎插入熔体中测样,渣和铜之间的界面十分清晰,上为发亮的渣层,下为发暗的白彼层,排渣时,渣流动性良好,证明造渣期终点到。 2.1.7 吹炼时间判断法

在吹炼基本相同的品位和数量的冰铜时,在大致一样的送风量作用下,造渣期终点都会在差不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前后时间间隔不会超过计划10分钟。 2.2 筛炉期终点判断方法

在造渣期终点基础上,再深吹一段时间,并补加适量的石英石熔剂,使熔体中铁量尽

1

可能降低,保证硫化亚铜含量在75%以上,炉温控制在1250+20C,完成筛炉操作。筛炉操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量及安全生产,判断高质量筛炉标准如下。 2.2.1 火焰判断法

进入筛炉期时,观察火焰颜色,当火焰颜色由黄色转为白色、喷溅物由空心粒状变成泡沫状,证明筛炉终点到。 2.2.2 炉后钎样判断法

炉后粘结物平滑、乌黑油亮、且不易敲碎,证明筛炉终点到。 2.2.3 炉内熔体观察法

停风后,炉口上的喷溅物布满金红色且蠕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球泡;炉内熔体表面平整,停风后瞬间呈水样状,表面干净。静止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半球状小球,相互之间间隙明显,互不相连;炉内熔体温度适中,渣流动性好,能最大限度排净渣子,残留渣面在10mm左右。 2.2.4 炉口渣板测试法

停风后,用渣板从炉口取样可见铜、渣分离清晰,渣板上能见到一个个象小鸡眼睛那样不停地闪致力的小泡泡,内动静止后,小泡泡变成小圆点并呈铜绿色,俗称铜斑点。筛炉越“老”,熔体中的含铜量越高,铜斑点在空气中闪动的时间越长;筛炉越“嫩”,铜斑点在空气中闪动的时间越短,有瞬息即逝的感觉;从凝固冷却后的渣板样表面看,渣样呈灰白色,整体有光亮感,并有许多圆点状小坑,点状坑边缘高于渣面,出现上述现象时,证明筛炉终点到。

2.3 造铜期终点判断法

高质量筛炉结束后,可以进入造铜期吹炼,造铜期终点判断方法如下。 2.3.1 化学成份分析法

造铜期末期,停风取样分析,含Cu在98.5%以上,含S小于0. 03%,SO2的浓度从16%下降为0(仪表指示值)进,证明造铜期终点到。 2.3.2 烟气及火焰判断法

烟气由混浊变为清亮,烟气量变小,能见度增大,黄绿色烟气逐渐消失;火焰从灰白色转为棕红色,最后变为橘红色;火焰低落,摇摆无力,证明造铜期终点到。 2.3.3 喷溅物判断法

喷溅物从点滴状变为爆裂状,再转为球状,并产生“眨眼”现象,球状喷溅物落在护板上弹跳起来,由少到多,由稀散到密集,再逐渐消失,当球状喷溅物变为针状时,证明造铜期终点到。

2.3.4 温度指示值和SO2浓度指示值判断法

温度指示值由较低点逐渐向高点上升,再趋于向下降态势作图;SO2浓度指示值由低值逐渐上升至最高值,稳定一段时间后由高值下降至最低值(小于0.5%),证明造铜期终点到。

2.3.5 炉后钎样判断法

炉后钎样粘结物表面色泽由金黄色转为黑褐色,再转为橘红色,最后变为玫瑰红色;粘结物结构由粘延性向松脆变化,表面有许多小孔,当表面由粗糙向光滑无细孔变化且硫色消失,表面隆起联接不断时,证明造铜期终点到。 2.3.6 炉内熔体观察法

通常情况下,炉内熔体表面氧化渣一般为稀样(有时出现干渣,这与温度控制有关)炉内取熔体样倒在干净铁板上,呈鼓泡状,水冷后呈玫瑰红色,鲜艳夺目,证明造铜期终点到。

3 粗铜阳极炉精炼终点判断法

2

粗铜火法阳极精炼两个非常重要的操作阶段为氧化阶段和还原阶段,其终点判断方法如下。

3.1 氧化阶段终点判断

试样表面中央下陷,断面呈砖红色,无硫线,并有方晶块; 试样含氧0.8%左右,国外一些厂控制(O)为60000ppm。 国内各工厂氧化阶段终点样观察状况见表3-1。

上冶 白冶 云冶 重冶 株冶 武汉 冶炼厂 广州冶炼厂 √ 贵冶 大冶 表面 状况 平整略起 凹槽 平整无气孔 有收缩槽 断面状况 有1/3氧化斑 有硫丝 √ √ √ √ √ √ 1/3 ~2/3 √ 基本无硫丝 砖红色 粗粒结晶无光泽 √ √ √ √ √ 3.2 还原阶段终点判断

试样表面平整,无凹槽,呈细皱纹,断面结晶有明显亮光且分布均匀,呈玫瑰红色;含氧控制在500~2000ppm为宜。

国内各工厂还原阶段终点样观察状况见表3-2。

3

表3-2 国内各工厂还原阶段终点样观察状况

上冶 白冶 云冶 重冶 株冶 武汉 冶炼厂 √ 广州冶炼厂 √ 贵冶 大冶 表面 状况 平整 平,起皱纹 平,起细皱纹 皱纹较细中部略带凹槽 断面情况 金属星亮明显 1/3~ 2/3呈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 细粒结晶 中心有油光色 √ √ √ √ √ √ √ √ √ √ √ √ √ √ √ 4 结束语 1) 在不同的冶炼工艺条件中,终点判断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在生产实践中

不断摸索。

2) 在进行终点判断时,有时需要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分析,力求准确,防止

出现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

3) 在进行终点判断时,不可避免出现失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造渣期石英石加入多

或少对造渣期终点判断的影响;转炉渣子过吹或欠吹现象的判断;筛炉“老”或“嫩”现象的判断;粗铜过吹现象的判断;以及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都有待今后讨

4

论。 参考文献

1 《现代铜冶金学》 2 铜冶炼

作者简介

杨文栋 (1967~)男,辽宁葫芦岛,工程师,东北大学有色冶炼专业,本科毕业,车间副主任,现从事金属冶炼技术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 0429-8827930; 0429-3127930

Exploration of Each stage’s Terminal Judyment During the Blowing Refinement of the

matte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e Rough Copper

YANG Wen-dong SU Feng-Lai

(Huludan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Ltd ,Huludao 12500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each stage’s Terminal Judyment during the blowing

frfinement of the matte in the converter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e rough Copper in the rotary refining furnace

Keywords: the blowing refinement of tne matte; the refinement of the rough Copper; terminal; judyment

5

对冰铜吹炼及粗铜精炼各阶段终点判断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x8xs46rrm38ccg96pb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