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4 23:18: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学案3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纲要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复习目标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础自查

拉马克进化学说

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试简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出标志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有何发展?

种群:

(二)基因库:

(三)基因频率的概念?调查方法? 课堂深化探究 一.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2.尝试进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模型解读

(1)自然选择的对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自然选择的因素: 自然选择的动力

①类型: 。

②意义: 。

③原因: 。

(4)自然选择的结果: 。 (5)变异不定向与自然选择定向性。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主要内容

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概 念 种 群 基因库 定 义 外延 2. 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 。由于 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经自然选择

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导致

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提醒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 (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 (如番茄—马铃薯)、 (如甘蓝—萝卜)、 (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

1.共同点 2.不同点

(1) (2) (3)

(4) (三)【疑难辨析】

1.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 内 容 标 志 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 二者联系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2.种群和物种的区别

(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

(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

(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 。若 ,则不是同一物种。 (四)共同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共同进化:

2.生物进化的历程: 思维拓展

1.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1)区别

①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

②物种形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至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联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4.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五)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 1.比较 概 念 基因频率 定 义 外 延 基因型频率 2.计算 (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2n1+n2?n11n2?1PA==?+×?=PAA+PAa 2N2?N2N?2n3+n2?n31n2?1

Pa==?+×?=Paa+PAa 2N2?N2N?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

(2)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

①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b)携带者为5人,色盲患者为1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人,则Xb的基因频率为:

特别提醒 XY型性别决定生物,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染色体。ZW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

②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例色盲:男性中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3)哈代—温伯格定律 ①成立前提

②计算公式

a.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 ,Aa的频率为 ,aa的频率为 。

b.当告诉基因型aa的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AA基因型频率为 ;Aa基因型频率为 。 对应训练

1.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剂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x9pu1txtx555jd3wyh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