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单元知识归纳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认识米和用米量
1.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量,通常用米作单位,它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2.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1.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先在纸上点两个点,再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接起来,就是线段;两边的点叫线段的端点。
3.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时,可以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
1没对准“0”刻度。
【例题1】选择:下列测量纸条的长正确的是( )。
错误答案:①③
正确答案:②
错点警示:用尺子量纸条的长度时,纸条的左端要对准尺子的刻度0,①图中没对准尺子的刻度0,③图中尺子是斜着放的。
规避策略: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尺子的刻度0对齐,测量时尺子应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2没有正确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例题2】比较大小:96厘米○1米 错误答案:96厘米>1米 正确答案:96厘米<1米
错点警示:题中只注重了比较数的大小,忽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规避策略:在比较长度时,一定要结合数据和长度单位两方面考虑,当长度单位不相同时,先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 3没有正确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例题3】填空:下图中是线段的有( )。
错误答案:①② 正确答案:③
错点警示:线段的特征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点,三是可以量出长度。
规避策略:在判断一条线是不是线段时,一定要满足三个条件:(1)线段是直的;(2)有两个端点;(3)可以量出长度。
二单元知识归纳
100以内的加法
1.笔算不进位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通常从个位算起。 2.笔算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100以内的减法
1.笔算不退位减法时,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减个位数,差写在个位数下面,十位减十位数,差写在十位数下面。
2.笔算退位减法时,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差,从十位退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计算连减的算式时,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差,再减去第三个数,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出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若没有小括号,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
1没把相同数位对齐。
【例题1】判断:3+25=55(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用竖式计算时,没有把相同数位对齐,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规避策略:用竖式计算一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把一位数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对齐。
2个位相加满十,没有向十位进1。 【例题2】判断:27+38=55(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个位相加满十,应向十位进1。
规避策略: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同时,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3十位退1后没有减去退位的1。 【例题3】判断:62-19=53(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计算退位减法时,个位数不够减,应向十位退1,然后用十位上的数去减时,要去掉从十位退下来的1。
规避策略: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时,相同数位对齐,如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