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力——伸长曲线(拉伸图)
图1—2是低碳钢的拉伸图,纵坐标表示力F,单位N;横坐标表示伸长量△L,单位为mm。
(1)oe:弹性变形阶段: 试样变形完全是弹性的,这种随载荷的存在而产生,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Fe为试样能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最大拉伸力。 (2)es:屈服阶段:
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在载荷不增加或略有减小的情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的现象叫做屈服。屈服后,材料开始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Fs称为屈服载荷 (3)sb:强化阶段:
随塑性变形增大,试样变形抗力也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称加工硬化)。 Fb:试样拉伸的最大载荷。
(4)bz:缩颈阶段(局部塑性变形阶段)
当载荷达到最大值Fb后,试样的直径发生局部收缩,称为“缩颈”。
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有些脆性材料,不但没有屈服现象,而且也不产生“缩颈”。如铸铁等。图1—3为铸铁的拉伸图。P15
5
3、强度指标: (1)屈服点: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增加(保持恒定),试样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 用符号σs表示 ,计算公式:σs=Fs/So
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可用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表示, 计算公式:σ0.2=F0.2/So
屈服点σs和规定残余伸长应力σ0.2都是衡量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 材料的屈服点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是机械零件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2)抗拉强度
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用符号σb表示。 计算公式为:σb=Fb/So
式中:σb:抗拉强度 ,单位:N/㎡ Fb: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 单位: N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单位: mm2
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于允许超过抗拉强度,否则会产生断裂。 F:小结 1、强度 2、变形阶段
G:布置作业 P16 5、6
第四教案
A:课题:金属的力学性能 B:课型:新课
C: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拉强度概念、塑性概念及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布氏硬度概念、硬度测试及表示的方法点。 D: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抗拉强度概念、塑性概念及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布氏硬度概念、硬度测试及表示的方法点。
6
E:教学过程 二、塑性:
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塑性由拉伸试验测得的。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率表示。 1、伸长率:
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用δ表示: 计算公式:δ=(L1—L0)/L0 ×100% 式中:δ—伸长率,%
L1—试样拉断后的标距,mm L0—试样的原始标距,mm 2、断面收缩率:
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 用ψ表示 ψ=(SO-S1)/SO ×100% 式中:ψ—断面收缩率,%
SO—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mm2
S1—试样拉断处的最小横截面积,mm2
金属材料的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例、有一直径dO=10mm,Lo=100mm的低碳钢试样,拉伸验时测得FS=21KN,Fb=29KN,d1=5.65mm,L1=138mm,求:σs、σb、δ、ψ。 解:(1)计算SO,S1
S0=πd02/4 =3.14×102/4=78.5 mm2 S1=πd12/4 =3.14×5.652/4=25 mm2 (2)计算σs、σb
σs=FS/SO=21×103/78.5 =267.5Mpa σb= Fb/SO=29×103/78.5 =369.4Mpa (3)计算δ、ψ
δ=(L1-L0)/L0×100%=(138-100)/100×100%=38% ψ=(S0-S1)/S0×100%=(78.5-25)/78.5×100%=68% 三、硬度:
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1、布氏硬度:
(1)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用一定直径的球体(钢球或硬质合金),以规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然后用测量表面压痕直径来计算硬度
用HBS(HBW)表示:HBS(HBW)=0.102x2F/ΠD(D一D2一d2) 式中:HBS(HBW)—布氏硬度值 F— 试验力,N; D—球体直径mm
d—压痕平均直径,mm
当F、D一定时,布氏硬度与d有关,d越小,布氏硬度值越大,硬度越高。
(2)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符号HBS之前的数字为硬度值,符号后面按以下顺序用数字表示条件:1)球体直径; 2)试验力;
3)试验力保持的时间(10~15s不标注)。 F:小结
7
1、塑性的定义及表示 2、硬度的定义及表示
G:布置作业: P16 7、8
第五教案
A:课题:金属的力学性能 B、课型:新课
C、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洛氏硬度测试原理表示方法。 2、掌握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3、了解维氏硬度测试原理、表示方法。 4、掌握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5、了解疲劳的概念、破坏的特征及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 D、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洛氏硬度测试原理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洛氏、维氏硬度表示方法。 3、教学重点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4、教学难点洛氏、维氏硬度表示方法 E、教学过程: 三、硬度:
例如:170HBS10/1000/30:
表示用直径10mm的钢球,在9807N(1000kgf)的试验力作用下,保持30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70。 530HBW5/750:
表示用直径5mm的硬质合金球,在7355N(750kgf)的试验力作用下,保持10~5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530。
(3)应用范围及优缺点:布氏硬度适用于测定灰铸铁、有色金属各种软钢等硬度不是很高的材料。
优点:能准确反映出金属材料的平均性能。 缺点:操作时间长,压痕测量较费时。 1、洛氏硬度 (1)测试原理:
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淬火钢球压头,压入金属表面后,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以测量的压痕深度来计算洛氏硬度值。 表示符号:HR
(2)标尺及其适用范围:
为了用一台硬度计测定从软到硬不同金属材料的硬度,可采用不同的压头和总试验力,组成15种洛氏硬度标尺,每一标尺用一个字母在洛氏硬度符号HR后面加以注明。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尺是A、B、C三种,其中C标尺应用最为广泛。 见表: 1-1 P19 硬度标尺 压头类型 总试验力(N) 硬度值有效范围 应用举例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