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礼(________) ②丐(________) ③怪(_________) ④委(___________) 2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2)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3 . 你觉得张孝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⑤以水沃⑥面。往往颤粥不充⑦,日昃⑧始食,遂大通六经⑨之旨,慨然⑩有志于天下。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辄:就。⑥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⑦颤(zhān)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⑧日昃(zè):太阳偏西。
第 1 页 共 8 页
⑨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⑩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4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及鲁肃过寻阳 (2)即更刮目相待 (3)感泣辞母 (4)遂大通六经之旨
5 .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6 .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7 . (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_____________”的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表现范仲淹经过勤奋苦读后取得了学习成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8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第二年)
第 2 页 共 8 页
B.作亭于其上(建造)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傍晚) D.故名之曰“放鹤亭”(命名)
9 . 下列句中的“于”字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B.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0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11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知(范晔)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2 .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举茂才 (2)闻其贤而辟之 (3)何谓无知 (4)故旧长者
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第 3 页 共 8 页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4 . 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黔之驴》)
(注释)①慭(yìn)慭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③跳踉(liáng):跳跃。④?(hǎn):同“吼”,怒吼。
1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蔽林间窥之。____________ (2)益习其声。______________ 16 . 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7 . “黔之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
第 4 页 共 8 页
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陈寿《三国志》,有删减)
18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屯江陵 屯:驻扎 B.先主阴恐难独任 恐:害怕 C.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 举:率领 D.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诣:到
19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A.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B.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C.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D.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20 .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到荆州时还没有继承人,所以收刘封为养子。 B.当年刘璋派遣主将孟达、副手法正,各领兵两千迎接先主。 C.申耽在刘封、孟达来袭时选择了投降,并将妻儿宗族作为人质。 D.魏文帝很欣赏孟达的才华和外貌,给他封了官职与侯位。
21 . 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郭玉者,广汉洛人也。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精》、《诊脉法》传于世。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
第 5 页 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