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人教版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试题(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9 6:17: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图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任写一个即可)。

解析:(1)X可与稀盐酸反应,故X为铁,Y为氯化铜。(2)铁与盐酸反应、铁与氯化铜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18.(2016三明)(6分)了解日用化工品的成分,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 名称 有效成分 洗洁精 表面活性剂 炉具清洁剂 氢氧化钠 洁厕灵 盐酸 “84”消毒液 次氯酸钠 (1)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 乳化 (填“吸附”或“乳化”)功能。 (2)炉具清洁剂的pH > (填“>”“<”或“=”)7,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 腐蚀 性。 (3)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铁制品的原因是 Fe+2HClFeCl2+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 2HCl+NaClONaCl+H2O+X↑,有毒,X的化学式为 Cl2 。 解析:(1)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功能。(2)由表中可知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显碱性,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禁止与皮肤接触。(3)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可以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19.(2016广州)(5分)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静置半分钟溶液仍为无色 。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Na

+

OH

-

Cl

-

-

(3)氨水(NH3·H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 OH (填离子符号)。

解析:(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故将稀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静置半分钟溶液仍为无色。(2)反应前烧杯中装有氢氧化

+-+-+-钠溶液,所含离子为Na、OH,加入的是稀盐酸,所含离子为H、Cl;反应后生成NaCl和H2O,含有Na、Cl;故综合反应前后的图形,可推知“

-

”为Na、“

+

”为OH、“

-

”为Cl。(3)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

-

-

中含有OH,氨水与Na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两者中都含有的离子是OH。

20.(6分)用氢氧化钙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

(2)当加入氢氧化钙溶液m 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CaCl2和HCl 。

(3)若改为n g氢氧化钠与相同质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 (填“>”“<”或“=”)7。 解析:(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2)当加入氢氧化钙溶液m g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盐酸中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3)根据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

5

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与相同质量的盐酸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多,当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时,盐酸未能全部参加反应,溶液呈酸性,pH小于7。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0分)

21.(10分)在学习《常见的碱》课题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底有一些白色固体物质。课后同学们对这瓶石灰水是否变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石灰水完全变质; 乙同学认为:石灰水部分变质;

丙同学认为: 石灰水没有变质 。 【实验方案】

实验 现象 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酚酞溶液变红色 有气泡产生 结论 甲的猜想正确 甲的 从试剂瓶中取适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CO2探气体 究 乙实验一:从试剂瓶中取适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的 滴加酚酞溶液 探实验二: 取少量白色固体,滴加稀盐酸 究 乙的猜想正确 【分析与讨论】 大家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如果乙同学的猜想也正确,则瓶底的白色固体物质是 Ca(OH)2 (填化学式),其产生的原因是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一部分氢氧化钙析出 。

解析:【提出猜想】 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石灰水可能完全变质、部分变质或没有变质。【实验方案】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的探究:从试剂瓶中取适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CO2气体,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没有氢氧化钙,甲的猜想正确;乙的探究:实验一:从试剂瓶中取适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 Ca(OH)2;实验二:取少量白色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为碳酸钙,乙的猜想正确。【分析与讨论】 大家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如果丙同学的猜想也正确,则瓶底的白色固体物质是 Ca(OH)2,其产生的原因是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一部分氢氧化钙析出。

22.(2016南充)(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aCl2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Ⅳ 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6

实验现象 溶液不变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Ⅲ不正确 猜想Ⅰ不正有气泡生成 确, 猜想Ⅱ正确 CaCl2+H2O+CO2↑ 。

(5)【拓展】 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A 。

A.CuO B.AgNO3 C.Cu 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

解析:(1)反应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若盐酸过量,则含有HCl和氯化钙;也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只有氯化钙。(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

2H2O;可见氢氧化钙与氯化氢不能共存,所以猜想Ⅳ肯定不正确。(3)①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Ⅲ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 CaCO3,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剩余溶液中含有HCl,则猜想Ⅱ正确,猜想Ⅰ不正确。(4)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5)因为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能用氧化铜来检验,如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则证明猜想Ⅱ正确;盐酸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HCl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氢氧化钠虽然与HCl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无法检验;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8分)

23.(8分)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方便以后使用,他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取 20.0 g此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随时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对反应后的溶液测定其pH,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入稀盐酸 的质量/g 溶液的pH 9.6 12.4 9.8 12.1 9.9 11.8 10.0 7.0 10.1 2.2 试回答:

(1)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9.8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计算所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8 g时,溶液的pH为12.1,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2)当溶液的pH=7.0时,NaOH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10.0 g稀盐酸,求出氯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NaCl、NaOH

(2)解:设20.0 g此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pH=7.0时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7.3%×10.0 g

=

x=0.8 g

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4%

答:所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

7

新人教版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试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xk6r6yx4d4i6jo0x1m776vac3ljqt012e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