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组长:汪维锋 组员: 汪维锋 组 姓名 长 电话 18672687370 序号 组 员 1 3 5 7 9 姓名 缪绪诚 毛明 吴华彬 学号 电子邮箱 学号 序号 2 4 6 8 10 11080140 454665846@qq.com 姓名 汪维锋 胡一峰 学号 11080140 11080111 11080132 11080131 11080141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在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很多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局面。
我们选择做“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这个课题,是着眼于当今社会关注热点和大学生迫切需要面对的话题,以期望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能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到毕业就业的问题。
200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而作为大三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并且及时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尽量减少自己的就业压力。
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进行调查的,采用了问卷调查、网络询问等方式。(汪维锋)
(二)前人成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曰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随着近几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就业曰益成为各高校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
我们进入一些就业单位进行了访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将随之严峻,我们
的择理念是“专业素质过硬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虽说各种等级证书很能反映一些问题,但我们更看中的是个人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证书的含金量所在。单位领导们也提出了类似观点,现在各用人单位都在坚持“求人,用人,晋人,留人”的方针,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并不是判断人才的根本标准,个人的专业技能及以后工作中表现会让我们决定最终留人不留人。
领导还指出:在校期间,大学生一定要注重对就业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择业技巧以及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当然,在就业的这条大道上最根本的还是靠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品质,靠自己的实力,而实力就是就业素质。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有正面影响。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吴华彬)
在我们调查中,大学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通过我们调查问卷,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 ,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
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毛明)
然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对于过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择业态度积极,自信心强。在经历了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以后,虽然大部分大学生仍然认为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迅速恢复自信心,积极预备就业。大学生在就业心理上有一定优势,在校期间不断追求进步,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就业活动。
2.就业目标明确。在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中,有52.3%选择的就业目标是以“实现自我值、
服务社会、奉献国家”为原则,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流。多数毕业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他们纷纷将包括自主创业、志愿服务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就业、服务基层单位等多种方式定为自己的就业目标。
3.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调查显示,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求职时要么片面追求工作地点,要么片面追求工资待遇。他们的目光停留在外企或其它效益好的企业,更多关心假期长短、工资多少、福利待遇等。
4.出现了“过渡型”的就业趋势。一小部分毕业生由于预备将来出国或者继续考研深造,而把毕业后先就业作为过渡。这类学生给单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自己所在学校的业声誉有一定影响。
5.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过于胆怯,有的只看到社会反面,对就业压力和就业的紧张形势过分夸大,造成自己顾虑太多,不敢就业;有的做事畏首畏尾,过于依靠老师和家长,在一两次求职不成后,心理压力增大,甚至造成心理问题。(缪绪诚)
(三)就业相关定义
就业的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就业的方式:
1、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以隐形就业方式就业,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到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5、升学;
6、出国、出境留学、工作; 7、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等。
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准确定义是有关就业的意识、态度、想法。而态度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胡一峰)
(四)已有调查研究存在的不足
1、 调查范围比较有局限性,仅仅是对调查人员所在周边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进行调查。
2、 调查的时候少数思想比较特立独行的大学生的观点没有照顾到,而这一人群也应该是调查的一部分。
3、 调查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参考实际调查情况,而欠缺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就是缺乏研究这一部分,不够严谨。
4、 调查得出的结果具有时限性,毕竟所有的调查,依据的都是当时的学生的想法,到现在发生了改变。(缪绪诚)
二调研方案
主要标题: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备用标题:关注弱势群体,服务弱势群体 目的:作为一个大三的在校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定位自己。而做出这样有关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当前由于许多部门和媒体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因此,广大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面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社会,
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把握每次就业机会。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阴影,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意义:通过对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当代社会就业形势的走向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情况,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准确的去定位自己和要求自己。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能让更多的毕业大学生尽快的去适应求职过程和摆脱“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
研究假设
假设一: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与各自的家庭环境有关。 假设二: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主要分为俩种,一种认为大学学习重要,只要学习好,就业没问题。第二种认为人际关系在以后的就业中占很大部分。
假设三: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存在着迷茫而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 假设四: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不到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有关技能。
假设五:目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的方向不同,有的选择继续考研,有的选择立即就业。(汪维锋)
调查内容(缪绪诚)
这次调查的主要人群是将要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和已毕业或在就业的大学生。内容包括:
1、 被调查人员的主要特征:如是否独生子女,性格,年龄,性别,来自的城市等;还有各大学生的专业,学院以及年级等。 2、 对于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
3、 已经就业人员的就业方向及将要就业的人员的就业倾向。 4、 现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
关于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您好,现在花几您分钟的时间完成关于关于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的调查问卷。这次的调查问卷将对于大学生认识到当前就业环境提供积极的帮助。(毛明)
1.性别 A男B女
2.所获学历和所学专业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