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为主但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务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
在行业标准方面,据调研的快递企业负责人介绍,其快递员
在配送过程中除时间限制和有较统一的制服外几乎不存在行业标准,甚至配送的车辆也不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快递员的个人素质,而这也是令快递企业头痛的一大难题。 3.4 缺乏专业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
发展现代物流业需依靠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130万人,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由于最后一公里物流对配送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低,使快递人员遭遇最繁冗工作与最低工资待遇的矛盾情况。
图4 消费者最不满意的物流服务项目
4.解决方案探讨
4.1解决方案
4.1.1建立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共同配送
如图8所示,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之外的配送企业收集本区域内的快递公司的所有快件,运用统一的配送车辆(如cargo van)完成区域内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将快递公司原有的“长跑式”物流运作模式
图9 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示意图
改为“接力式”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出让部分服务费,完全减掉配送成本,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分工程度,实现“共同配送”。 据调查,在目前社区快递点加盟模式下,快递员从快递公司以2元/件的服务费用将快件拿到并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配送,这样出现的结果是:每一片区域都有不同的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在进行派件,这种模式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并增加了消费者的不便利性和时间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自营配送模式
快递公司
V1 V2 V3 V4 V5
收货点 S1 S2 S3 S4 S5
配送中心模式
快递公司
V1 V2 V3 V4 V5
配送中心
收货点 S1 S2 S3 S4 S5
5份定单
5次付、结款 5个点送货 5份定单,5倍量 1点送货为5家 一次收货包括5V
图10 当前模式与新型模式比较
建立区域配送中心的优势是,通过配送业务的外包,使得原本分散的配送变成集中式的配送,物流企业将高成本的配送业务转嫁到专业化更高的配送企业。而配送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标准化、集约化、大规模的配送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快递企业也可从高质量的配送服务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见图10)。
经调查,多个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在区域建立集中配送中心统一配送也得到了较多消费
者的认可,有45%的消费者看好该种该模式的发展前景,他们大都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见图11)。
4.1.2建立第三方物流——物业合作利益联盟
该模式基于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保留第三方物流模式,但省去了快递加盟点,将小区、写字楼、学校等地的物业公司直接纳入自营或共建配送网点。物业公司从包裹的代收代发获取快递公司的管理
顾客1 某小区物业甲 顾客2 顾客3 顾客4 物流快递企业 最后一公里配送某写字楼物业乙 顾客5 顾客6 图12 物流公司—物业公司合作联盟模式
费,而物业公司几乎不需太多投入便可实现包裹的转存和转发,消费者也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物业的信息平台获得包裹信息并收取。 通过这种模式,首先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成本,传统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将包裹送的高度分散的客户手中,通过将物业公司纳入利益联盟当中,可以将高度分散的客户一定程度的整合到物业转发中心,将“点到点”式配送优化为“点到面”式配送,提高了配送的规模优势和效率,有效地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
XX物业丙 …… 顾客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