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古诗词鉴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4 2:17: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作者是 唐 (朝代)诗人 陈子昂 。

2、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 悲伤的样子 涕: 眼泪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来的贤明君主。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诗人通过书写 凭今吊古 的感慨,抒发了 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的

思想感情。 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8、分析“念”与“独”的表达效果。

“念”表现了诗人囊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 “独”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阅读《夜雨寄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诗人李商隐

2、何当: 什么时候 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子下剪去烧焦的灯芯,意思是在灯下夜话。 却: 再 话: 闲叙,漫谈。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孤单悲凉的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6、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

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8、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 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 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9、“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10、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实写,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设想重逢情景,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

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 2、 想象 3、 情景交融

阅读《滁州西涧》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代(朝代)诗人 韦应物 2、怜: 爱 深树:树荫深处 野渡:野外的渡口 3、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4、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答: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5、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7、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8、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阅读《归园田居》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东晋 (朝代)诗人 陶渊明

2、晨兴: 早晨起床 荒秽: 田地里的野草杂物 带月: 头顶着月亮 荷: 扛着 草木长: 草木丛生 沾: 沾湿 但是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我的意愿。 但: 只 愿: 这里指隐居田园的心愿。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摒弃官场污浊;对田园生活和恬静生活的热爱。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哪些高贵品质?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5、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运用动词描写(理、荷hè)和景物描写,清晨清除杂草,月下扛锄回家,将劳动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月下归耕图),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快乐满足、热爱。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代 (朝代)诗人 李白 。

2、子规: 杜鹃鸟 闻: 听说 左迁: 贬谪、降职 3、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杨花、子规、明月、风

4、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人,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阅读《浣溪沙》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中的“浣溪沙”是这首词的 词牌名 ,作者是 北宋 (朝代)的 苏轼 。2、簌簌: 纷纷下落的样子。 牛衣: 这里形容衣服的破旧 。 漫: 不由得 野人家: 农家

3这首小令清新朴实,明白如话,仅“试问”已让词人形象栩栩传神。请结合末句的内容,分析词人形象。“野人家”指村野的一户人家,“试问”有敲门探询之意。既

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4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

这首词写初夏时的乡村生活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

5.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特点如何?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移步换景,一句一景(白描)视听结合,营造浓郁乡村气息,欣欣向荣繁忙景象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古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xs0n8ivhq6tck19hpxv8jj329nz0t003k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