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专题集训1中国人物传记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 22:51: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集训1 中国人物传记 (时间:35分钟 分数:24分)

一、导学号 8720209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

①2016年1月13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了111岁大寿。这位文化界的名人一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精彩异常。11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②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③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新中国成立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

④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资料称,是周有光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⑤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在50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⑥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

1

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1958年正式公布。之后,周有光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⑦在周有光的传奇人生中,还有这样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他曾经做过爱因斯坦的“陪聊”,他们见过两次。周有光是极少见的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

⑧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中,周有光这样描述:“打完仗,何廉到美国,我也到美国,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他跟我说:‘爱因斯坦现在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高兴跟他聊天吗?’我说:‘当然很高兴。’这样就两次去访问爱因斯坦。我们是一般的谈话,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随便讲讲。为什么我会把这个事情忘掉呢?因为谈话内容没有特点。这是一个遗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点,因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一样。我跟爱因斯坦谈过两次,只是随便的聊天,没有学术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

⑨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岁之后,周有光仍然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先后出版《周有光文集》《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作品,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这样评价道:“他达到了勇者无惧的境界。”

⑩在叶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他过生日,有很多人去看望他。他现在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周老先生自己说过,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叶芳说,周有光对世界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铁回常州老家,但他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长途旅行了。”

2

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也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相关链接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有光十岁时,进入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就读。他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同学。

B.在周有光的百年人生中,曾经陪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聊过天,见过两次面,周有光也因此成为唯一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

C.周有光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叶芳说过,周老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

D.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经历、语言文字学贡献及晚年生活,表现了周老热爱国家、勤于思考、淡泊名利、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

解析:A B项,“唯一”错误;C项,“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是周老自己说的,而不是叶芳说的;D项,“淡泊名利”不当,文中没有直接体现。 2.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简要说明。(3分)

解析:做好此题,首先要确定好答题区间,要注意文中描述周有光做出贡献或起到突出作用的句子。可在第④⑥⑨段和“相关链接”中去提炼信息。第④段中写作为“汉

3

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建立了中国汉语拼音体系;第⑥段写他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第⑨段和“相关链接”都是介绍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出版著述方面的成就。 答案:①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1分)②总结文字发展规律,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1分)③著作等身,发表过30多部语言学专著,300多篇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1分)

3.文中多处引用他人及媒体对周有光的评价,这有何作用?(6分)

解析:回答本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评价的角度多样,二是对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三是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文中最后四段通过解玺璋、叶芳、中评网、苏培成和《晶报》对周有光的评价,从侧面突出了他思想自由、人格独立、勇于说真话、不停探索研究的优秀品质,对刻画传主形象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

答案:①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2分)②更能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增加文章的说服力;(2分)③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对周有光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 (2分)

二、导学号 8720209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

4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专题集训1中国人物传记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xusi6kq0y2i4cx3q5al1oirv327pb00pk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