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庸之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0:47: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庸之道》思考题: 一、阅读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回答问题。 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

答: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 2、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

答:赞成。中行之人世上少有,但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孔子退而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大而不实,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3、你怎么理解“中庸”的含义?“中庸”就是平常所说的“折中主义”吗? 答:“中庸”的含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中庸”不等同于“折中主义”,“中庸”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而“折中主义”却是一味强调迁就、无原则的调和。“中庸”主张适度,但一切要以义为准则。“中庸”有时会有所折中,但不是不讲原则的平均主义。 二、阅读第四章、第五章回答: 1、孔子认为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为什么? 答:孔子认为应该与中道之士交往,至少也应该和狂狷的人结交,因为他们做事积极向上,不做坏事,能对交往的人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答:儒家认为礼的运用,最高境界是和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一味求和,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求和谐而不能无原则地混同。 3、“礼之用,和为贵”是什么意思?“和为贵”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答: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为了和谐而不受礼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三、阅读13.24(第七章),结合名家点评。思考:自选角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示例一:一乡之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

一乡之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一个清高独行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要正确评价一个人并不容易,但孔子把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

四、阅读①17.24(第九章)和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②子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③子日:“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憎恶的是哪些人?

答:①到处宣扬别人坏处的人;②身居下位却毁谤上位的人;

③勇敢却没有礼仪的人;④果敢却固执不通的人。 2、说说孔子和子贡对人要求的不同之处。

答:孔子强调做人要讲礼仪,要遵守尊卑秩序;子贡强调做人要诚实,要尊重他人。 3、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

答:①君子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②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③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 评析: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 4、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答:“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也无不及。 原则: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

现实意义: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5、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答: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

五、阅读13.24(第七章)17.13(第八章)17.24(第九章)回答 1、孔子评价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乡原”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这一类人?答:“乡原”指的是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评价: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对“乡原”的行径要加以警惕。 3、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

答:①“乡愿”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

②“乡愿”之人其实是伪君子,他们欺世盗名, 却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 ③“乡愿”之人不讲道德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

④“乡愿”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 4、孔子赞赏勇者,他说“勇者不惧”,但为什么又说“恶勇而无礼者”呢? 答:孔子认为一个人做事要有闯劲,即要有“勇”,但要用“礼”加以节制。“勇而无礼”便是一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品质,充其量只是“匹夫之勇”,如果任这种品质恶性发展,就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六、阅读第四、五、七、九章,思考:你从材料中能获得哪些修身的道理? 答:①豁达为人,宽容处世,经常自我反省,不自骄,不自馁; ②要与人为善,但不一味调和; ③做到审时度势,相机而动; ④不卖弄小聪明,不耍滑,更不做奸诈之事。

搜索更多关于: 中庸之道 的文档
中庸之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9iw92u9686wqu5qu3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