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梁祝》学案分
析
六年级语文《梁祝》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梁祝》,体会作品的内涵。
2.引导学生读其余三大民间故事,共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民间故事。说说看,你们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在这么多的民间故事,有四个堪称民间故事中的经典,知道是哪四大民间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个故事《梁祝》。板书课题。
知道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读这个故事。 二、指导阅读 (一)记住故事情节
1.学生自读.2.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3.交流 A.乔装求学想想:祝英台为何要女扮男装去求学? B.草桥结拜过渡:就在祝英台去书院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学生读。这就是“草桥结拜”
C.同窗共读两人就读于杭州的万松书院。他们是怎样的呢? 学生读相关内容。
出示“到了杭州,二人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山伯读书成癖,是个典型的
书呆子,一直没察觉英台本是女儿身。同窗三年,二人已是情同手足,情义深深。当时,梁山伯只念兄弟之谊,没有其它感受,而英台自知是女儿身,早已浮想联翩。”
引导学生讨论:梁山伯是个什么样的书生?英台呢? 祝英台浮想联翩,想的是什么?可梁山伯有没有感受到? D.十八相送
过渡:就在两人同窗共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读“十八相送”的内容
小结:祝英台的十八次暗示,可忠厚老实的山伯始终没有察觉英台是女儿身。师母告之真情,山伯是怎么做的?
E.楼台相会 学生读。
说说此时故事发生了什么转折?对于父亲把自己嫁给自己根本就不爱的马文才的英台,祝英台表现得怎样?而山伯呢?
F.相思成疾
此时的山伯已经病入膏肓。 欣赏黄梅戏《山伯描药》
要想救活山伯得十味草药,可能取全十味草药吗?莫说十味,就是一味,也是不可能的。
山伯终于死了。祝英台怎样呢? G.祭奠化蝶
出示:“英台叫船家靠岸,上得岸来。双膝跪在墓碑前,泪如泉涌,哭诉衷肠。直哭得天旋地转,大雨倾盆,雷闪交加,好不悲切。哭着哭着,忽听骤然一
声巨响,如天崩地裂,只见山伯坟墓开裂,一分两半。英台见了,哭喊一声:“梁兄,英台来了!”纵身跳进了裂口。坟墓随之合闭。
瞬息,雨过天晴,恢复了平静,风和日丽,一道彩虹挂在天边。但见山伯墓前有一对彩蝶上下翻飞、翩翩起舞。船家仔细看来,一只蝴蝶的花纹分明便是英台的罗裙,便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周围人等也惊诧万分。”
学生读。
说说看,你觉得哪些地方感人? 学生齐读。
人世间两人不能在一起,死后化做蝴蝶,这样的结局真是太凄美了。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啊!
音乐声起《梁祝》 三、走进人物内心
思考:从故事中,你认为:1。祝英台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2.梁山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书生?
学生交流。
小结:祝英台求学心切,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至死不渝。山伯忠厚老实,情深义重。
四、探讨故事背后
过渡:读民间故事不仅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还要我们一起来探讨故事的背后。
1.马文才与梁山伯相比,你认为谁出色?
2.祝英台的父母为何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不学无术之人? 3.如果是今天,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吗?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老百姓创作这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意图吗?” 五、引导学习其余三大民间故事 1.学生自选择读。 2.交流 (1)故事情节 (2)抓住精彩片段:
A.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B.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C.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