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323001
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12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及学期:工程造价专业第2学期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研究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规格和只要性能检测的一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土木工程材料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质,掌握建筑材料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主要性能的检测方式,能够根据工程实际,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房屋建筑学、建设法规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讲授知识点时,讲解到性能测定时,尽可能结合动画或视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在讲授主要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水泥、混凝土、建筑钢材等是学生掌握的重点,讲解时宜课堂讲解和实验室相结合,课堂讲解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结合板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建筑材料主要是使学生具有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必要的实验技能,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在材料的选择,检验,质量控制,验收等方面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章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密度衡量;密实度、孔隙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填充率和空隙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材料的吸水率、含水率的区别和计算公式;材料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的衡量指
标以及衡量指标的含义;材料的导热系数。
2.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材料比强度的定义和比强度的意义;材料的弹性模量公式,弹性模量对材料的意义;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的区别,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
3.材料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三种密度的计算;密实度和孔隙率的计算;填充率和空隙率的计算;材料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的衡量指标以及衡量指标的含义;材料的弹性模量公式,弹性模量。
教学难点:空隙率和孔隙率的区别,材料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的衡量指标以及衡量指标的含义。
教学要求及建议:
着重讲解密实度和孔隙率的计算,填充率和空隙率的计算,材料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比强度的定义和比强度的意义。
公式计算题建议结合综合性例题讲解,最好一个例题可以应用到所有公式。材料的弹性模量、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建议结合工程案例讲解,理解各衡量参数的意义。
教学时数: 5学时
第2章 无机胶凝材料
教学内容:
1.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的生成,石灰的硬化,石灰的性质和用途;石膏的主要品种,建筑石膏的水化、凝结和硬化,建筑石膏的性质,建筑石膏的应用;水玻璃的凝结硬化,水玻璃的特性,水玻璃的应用
2.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水泥的分类,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硅酸盐水泥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及用途,硅酸盐水泥的硬化,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规定,含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特性,通用水泥的选用。
教学重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及用途;硅酸盐水泥的硬化;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规定及测定方式;含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特性;通用水泥的选用。
教学难点: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的测定方式。 教学要求及建议:
气硬性胶凝材料。着重讲解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水玻璃的硬化特点内容,石灰、石膏和水玻璃讲解建议结合实际案例和图片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着重讲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及用途,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规定及测定方式,含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特性,通用水泥的选用。对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的测定方式建议结合动画、图片、视频和实验室实际仪器操作等进行讲解,更直观易懂;对于含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特性,通用水泥的选用,建议结合工程案例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什么水泥品种。
教学时数: 8学时(实验学时2)
第3章 混凝土与砂浆
教学内容:
1.混凝土组成:水泥品种的选择,水泥强度的选择,砂的细度模数的计算,砂颗粒级配区的划分,粗骨料颗粒级配,粗骨料强度,骨料中的有害杂质,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混凝土的主要外加剂。
2.混凝土技术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测定方式,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和易性的改善措施。
3.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4.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抗侵蚀性,混凝土碳化,碱骨料反应;提高耐久性措施。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步骤。
6.建筑砂浆:新拌砌筑砂浆的和易性,硬化后砂浆的强度及砂浆强度等级。其他品种的砂浆。
教学重点:
水泥品种的选择;水泥强度的选择;砂的细度模数的计算;砂颗粒级配区的划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测定方式;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新拌砌筑砂浆的和易性;硬化后砂浆的强度及砂浆强度等级。
教学难点:
砂的细度模数的计算;砂颗粒级配区的划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教学要求及建议:
混凝土组成。着重讲解水泥品种的选择,砂的细度模数的计算,砂颗粒级配区的划分。其中砂的细度模数的测定结合视频和实验讲解测定的过程,细度模数的计算结合板书讲解。
混凝土技术性能。着重讲解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测定方式,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和易性的改善措施。和易性的测定建议结合视频和实验讲解。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着重讲解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讲解鲍罗米公式建议结合例题进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着重讲解配合比设计步骤,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讲解。 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建议结合图片和实验讲解砂浆和易性的测定方式。 教学时数: 9学时(实验学时4)
第4章 建筑钢材
教学内容:
1.钢材的分类:按脱氧程度分;按化学成分分。
2.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硬度;冷弯性能,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强化。
3.钢材的技术标准与应用:碳素结构钢牌号组成,牌号的意义,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组成,牌号意义。热轧钢筋牌号及意义,冷轧带肋钢筋牌号及意义。
教学重点: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碳素结构钢牌号组成;牌号的意义;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组成;牌号意义;热轧钢筋牌号及意义。
教学难点: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 教学要求及建议:
钢材的力学性质。着重讲解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冲击韧性。建议采用教学动画和图片并结合实验室现场实验讲解。钢材的牌号和意义建议结合实际工程图纸中的符号讲解。
教学时数: 4 学时(实验学时2)
第5章 墙体与屋面材料
教学内容:
1.砌墙砖:烧结普通砖规格,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的应用;烧结多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