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7:03: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共20分) 1、化石(4分)

答: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2、沉积相(4分)

答: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3、地层(4分)

答:地层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岩石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界面与相邻岩层和岩体相区分。

4、小壳动物群(4分)

答:小壳动物群是指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5、超覆和退覆(4分)

超覆是海进过程中地层形成向大陆方向的上超;退覆是在海退过程中地层向海洋方向的退却或下超。

二、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2、化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化石化作用可以分为矿质充填作用、臵换作用和炭化作用。

1

3、化石可以根据其保存特点,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类。

4、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指导找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地层对比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层序律。

6、豫西地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赋存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其中也赋存有陶瓷粘土矿。

7、豫西地区太华岩群中的沉积变质铁矿的工业类型是鞍山式铁矿,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8、板块边界的直接证据是地缝合线。沿地缝合线线断续分布有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深断裂等特殊的地质记录。

9、古生界自下而上可分为寒武系、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属年代地层单位。

10、根据四射珊瑚纵列构造、横列构造及轴部构造组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四种构造类型。其中三带型四射珊瑚地史分布为自留纪至泥盆纪。

11、乳房贝 Acrothele,属无绞纲。壳近圆形或横阔卵形、腹壳隆突、呈近锥形、背壳缓突。壳面具同心状生长线和纹饰。地史分布为早中寒武世。

12、原蕨植物也称裸蕨植物植物,因其基轴裸露无叶而得名,又称

2

无叶类。植物体矮小,高不足一米高,茎结构简单。二歧式分支,具假根、原生中柱,孢子囊大都顶生。地史分布为晚自留世至晚泥盆世。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

1、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分析仪器,在侏罗纪地层中检测到有脂肪酸和氨基酸。但脂肪酸和氨基酸还不能称为化石。(×)

2、硅化木,硅化非常完全,抛光后十分好看,和玉石基本一样,不能称为化石(×)

3、菊石、牙形石、叠层石都是化石(√) 4、雨花石和菊花石也都是化石(×)

5、豫西熊耳山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被划为“中元古界熊耳群”,与下伏地层“太华岩群”的变质岩界面清晰。尽管熊耳群为火山岩组合、太华岩群为变质岩组合,但二者都属地层。(√)

6、穿时的标志层只能用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等时的标志层既可以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对比,也可用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

7、前寒武纪包括太古宙和元古宙。太古宙进一步划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元太古宙可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8、板块运动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板块运动研究与古生物研究没有关系。(×)

9、在侏罗纪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其真正原因和具体过程,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说燕山运动,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引起了当时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应该考虑是引起恐龙灭

3

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10、在晚石炭世早期,华北地区开始发生海侵,方向由东北向西南,晚石炭世晚期,海水由西南向东北退出。因此华北地区石炭系上统地层厚度具有西南薄,东北厚的特点。(√)

11、豫西地区寒武系属海相沉积环境,岩石类型为灰岩、白云岩夹有紫红色砂岩、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偶尔可见食盐假晶。在紫红色砂岩、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沉积时,气候炎热干燥。(√)

12、新生界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13、第四纪由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人类的出现和进化;二是冰川广布,气候冷暖变化频繁;三是大陆面积增大,新构造运动活跃;四是沉积类型多样。(√)

14、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亚洲大陆板块之下,使喜马拉雅褶皱成山,同时有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活动频繁。(√)

15、在山麓地带往往形成巨厚的洪积扇堆积。由于地形坡度大,碎屑物的撞击力度大,因此碎屑物的棱角不明显,磨圆度较好,但因堆积速度较快,所以分选性不好,碎屑物大小极为悬殊。(×)

16、碳酸盐潮坪中潮上带沉积以发育雨痕、雹痕、泥裂、鸟眼构造为特征。潮间带碳酸盐发育竹叶状构造,表明是一种高能的水动力环境。(√)

17、有人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小悬殊的岩块不可以堆积在一起,因为它们的成因差别太大。也有人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小悬殊的岩块可以堆积在一起组成一种特殊的构造岩,叫混杂岩。这

4

搜索更多关于: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的文档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uu41ybmu17c193742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