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 thi met 26 arg + + 51 arg thi + 17 + thi + 4 arg + met 3 + + met 14 + thi met 56 + + + 29 课后题3、4、5题
第四章 伴性遗传 一、名词解释
异配性别 伴性遗传 同配性别 剂量补偿效应 X小体 从性遗传 限性遗传 二、填空题
1、生物体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类型,试确定下列个体的性别:人类XXY( 男性 ),XO( 女性 );果蝇AAXXY( 雌性 ),AAXY( 雄性 ),AAAXX( 中间性 );鸡ZW( 雌性 )。
2、人类某一性状在男女中都有表现,但是在男性中比例较高,此为(伴X隐性)遗传。若此性状在男女中都有表现,只是在女性中比例较高,此为( 伴X显性 )遗传。 三、判断题
1、雄果蝇和雄蚕的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不能产生重组。× 2、表型与性别有关的性状,其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性染色体上。√
3、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称性指数,所有XY型生物都由性指数的大小决定性别的状态。× 4、生物的性别只取决于性染色体,而不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5、Turner’s综合症患者的发生率要比Klinefelter’s综合症患者的发生率要高。× 6、人类的秃顶只在男性中表现,可见是属于伴性遗传。× 四、选择题
1、如果想知道成年人是否是XXY型,最简单的方法是 B
A、取羊水细胞进行X质体和Y质体检查 B、取口腔粘膜细胞进行上述检查 C、取成纤维细胞进行上述检查 D、取血细胞进行上述检查。
2、最早用果蝇为材料发现性连锁遗传的科学家是 ,发现果蝇的X染色体不分离现象并直接证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科学家是 C
A、Bridges,Mendel B、Morgan,Sturtevant C、Morgan,Bridges D、Bridges,Morgan
第五章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
一、 名词解释
附加体 F因子 中断杂交实验 转化 转导 部分二倍体 性导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F’因子 F+菌株 F-菌株 Hfr菌株 二、 填空题
1、 F因子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分别是(游离)状态和(整合)状态
2、 当F+或Hfr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若干基因座来说总有一段(二
倍)体的DNA,这样的细菌称为(部分二倍体)。
3、 大肠杆菌基因重组的特点有(形成部分二倍体)、(发生偶数次交换)、(没有相反的重组子出现)。 4、 大肠杆菌F+菌株与F-菌株结合,最后F+菌株变成了(F+),F-菌株变成了(F+)。 5、 噬菌体将供体菌的某些基因带入受体菌的过程称为(转导),通过原噬菌体的不规则交换脱离细
菌染色体时带出临近少数供体基因并传给受体菌的过程称为(特异性转导)。
6、 大肠杆菌中含有独立而且完整F因子的菌株是(F+),不含有F因子的菌株是(F-),F因子组合
进入到染色体上的菌株是(Hfr),F因子带有少量染色体基因的菌株是(F’)。
7、 细菌转化过程包括有转化能力的染色体DNA片段的(吸入)、(联会)和(整合) 8、 T4快速溶菌突变型有(rI)、(rII)和(rIII)三类,通过对T4rII区突变型间的重组实验可以
确定(基因间距离),通过互补实验可以确定(是否属于一个基因)。
9、 一个Hfr菌株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为转移原点—X—Y—Z—S—P—Q,为了得到一个最高比例的重
组子,在接合后应该在受体中选择(Q)作为供体的标记基因。
10、 F因子由三个区域组成,它们是(原点)、(配对区域)和(致育因子)。
11、 大肠杆菌如下杂交,Hfr strs his+ leu+ met+ ╳ F- strr his- leu- met-,要选择重组子应该
选用的培养基为(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
12、 λ噬菌体是Ecoli K12 的局限性转导噬菌体,能特异性的转导Ecoli K12的(bio)和(gal)基
因。
三、 判断题
1、 F’因子并不能整合到受体细菌染色体中。╳
2、 在F+ ╳ F-杂交中,供体细菌只能把它们的染色体的特定片段转移给受体。╳ 3、 进入到宿主细胞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
4、 F因子通过同源性重组插入到染色体中并形成Hfr菌株。√
5、 Hfr菌株与F-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很高,因此,F-转变为F+的频率也很高。╳ 6、 F因子又称作性因子或致育因子。√
7、 部分二倍体只要发生交换就有可能产生能够测知的重组子。╳
8、 细菌中断杂交法作图的依据是遗传物质的单方向转移和离原点越近的基因转移的越早。√ 9、 细菌的接合等于细胞的融合。╳
10、 顺式位置的两个突变使细胞功能异常,那么它们是处于同一顺反子中。╳ 11、 转导与转化,虽然概念不同,但是,它们发生重组的机制是一样的。╳ 四、 选择题
1、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同源重组?C
A、 细菌接合 B、非姊妹染色体交换 C、细菌的转导 D、细菌的plasmid转化
2、 互补测验中,同一表型的两突变型反式排列时,表型仍为突变型,那么这两个突变型属于C
A、不同的操纵子 B、不同的顺反子 C、同一顺反子 D、不同的启动子
3、细菌杂交实验中,F因子和部分细菌染色体转移频率都比较高的杂交组合是B A、F+ ╳ F- B F’ ╳ F- C Hfr ╳ F- D F+ ╳ F+
4、以病毒颗粒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称B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位
5、在Hfr ╳ F-杂交中,染色体转移的起点决定于D A、受体F-菌株的基因型 B、Hfr菌株的基因型 C、接合条件 D、F因子整合的位置和方向
6、E.coli F+ ade+ strs ╳ ade- strr两种杂交,预期的菌株将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被选择出来B A、乳糖培养基 B、葡萄糖、链霉素培养基 C、腺嘌呤、链霉素培养基 D、鸟嘌呤培养基
7、性导过程中起载体作用的是B
A、F因子 B、F’因子 C、噬菌体 D、致育因子
8、转导过程中产生的转导子,下面哪种说法对转导子的描述是正确的?C A、含有噬菌体的片段、供体细菌的片段 B、含有噬菌体的片段、受体细菌的片段
C、含有噬菌体的片段、受体细菌的片段、供体细菌片段 D、含有受体细菌的片段、供体细菌片段 五、简答题
1、简述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重组机制有何异同? 2、简要说明微生物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3、为什么细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六、计算题
1、两个T4噬菌体品系感染E.coli细胞,品系1是abc,品系2是a+b+c+。重组后获得如下数据: abc 0.34 abc+ 0.08 a+b+c+ 0.36 a+b+c 0.08 ab+c+ 0.05 ab+c 0.02 a+bc 0.05 a+bc+ 0.02 问:基因abc是否连锁?如连锁确定其顺序和图距,并发系数是多少?它意味着什么? 课后题3、5、6题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同源重组 异常重组 转座重组 基因转变 染色单体转变 半染色单体转变 二、选择题
1、一个顺反子由1500个核苷酸组成,该顺反子中突变子的数量最多是多少?(A) A.1500 B.1200 C.1000 D.500
2、转座子可以由一位点移至另一位点,所以转座子的跳动可以导致(D)。
A.缺失突变 B.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 C.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易位突变 D.缺失突变、插入突变、易位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3、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同源重组?(D)
A.细菌接合 B.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C.细菌的转导 D.噬菌体与细菌的整合 4、Holliday中间体在(A)过程中产生。
A.同源重组 B.转座 C.反转录 D.λ噬菌体DNA整合 5、Holliday模型是用于解释(D)机制的。
A.RNA反转录酶作用 B.转座过程 C.基因突变 D.同源重组
第七章 染色体变异
一、名词解释
整倍体 超倍体 亚倍体 罗伯逊异位 拟显性 平衡致死品系 同源组 二、填空题 1、(遗传物质的改变),被称为突变,广义的突变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2、重复可由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间的(不等)交换产生。
3、易位和交换都是染色体片段的转移,所不同的是前者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多发生在(非姊妹染色体)之间。
4、一同源四倍体的染色体数是48,则它的连锁群数为(12),而一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数为48,则它的连锁群数为(24)。
5、臂内倒位的倒位圈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其结果是至减数分裂的后期分离出4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正常的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片段)。 6、可产生位置效应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有(重复)、(倒位)、(易位)。 7、在染色体畸变中,2n+1+1、2n+2、2n-1、2n-1-1分别表示(双三体)、(四体)、(单体)、(双单体)。 三、判断题
1、倒位杂合子形成配子过程中,由于臂内倒位环内发生交换而形成染色体桥和染色体片段,但是未交换的正常染色体和倒位染色体分向两极。其结果降低了配子的育性。(√)
2、实验证明,在高等生物中,一般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粒败育率高于卵细胞的败育率,所以缺失染色体的遗传通常是通过卵细胞而传递。(√)
3、如果说在显微镜下发现了染色体桥,我们就可断定臂内产生了倒位。(×) 4、相互易位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以相邻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
5、利用单显性个体的三体(Aaa)与其相应的隐性突变体回交,通过后代显隐性的表现比例,可测知显性突变发生在哪条染色体上。(√)
6、同一染色体组的各条染色体在形态特征和基因含量上是相同的。(×) 四、综合题
1、给定一臂间倒位杂合子,其一条染色体正常顺序(1234.5678),另一条为倒位(15.432678)。令在4
和着丝粒以及在着丝粒和5间这两个区发生四线双交换,试用图解表示减数分裂后期I的图像。 2、一倒位杂合体的正常染色体顺序是(.12345678),倒位顺序是(.12765438)。该杂合子发生了四线
双交换:一个在1和2间、一个在5和6间。图解后期I图像。
3、用一株高正常的玉米易位杂合体与一正常的纯合矮生品系(brbr)杂交,再用F1的半不育株与同一矮生品系测交,测交结果如下:
株高正常、完全可育 27株;株高正常、半不育 324株 矮生、完全可育 279株;矮生、不不育 42株 如果br位于第1染色体,问: 1)易位是否涉及第1染色体?
2)如果涉及,易位点(T)与br的重组值是多少?
3)如果不涉及,测交后代的表型比如何?
4、马铃薯为四倍体,染色体数是48,对其单倍体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它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据此,你对马铃薯的染色体组成是怎样认识的?
5、一个三体基因型为AAa,减数分裂时按染色体分离,请推测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进行自交表型及比例又如何?
第八章 基因突变
一、名词解释
基因转换 平衡致死系 无义突变 同义突变 颠换 二、填空题
1、遗传物质的改变可分为()和()。 2、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主要是()、()和()。
3、使用()诱变时,DNA分子容易形成嘧啶二聚体;在()条件下该嘧啶二聚体可能被解除而恢复原来的结构。
4、HNO2的脱氨作用可使()变成次黄嘌呤(H),从而改变碱基的配对特性,在DNA复性时H将与()配对。 三、判断题
1、结构基因发生点突变,就一定会产生可检出的突变基因产物。 2、突变子是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
3、遗传变异的原因是突变,因此,没有突变也就没有遗传变异。 4、果蝇的平衡致死品系,只能用于检测果蝇第二染色体上的突变。 5、由碱基替换形成的密码子,都会引起突变。
6、重组修复的主要作用是将DNA损伤部位除去,使DNA恢复正常功能。 四、选择题
1、作物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自由组合 D.连锁互换 2、移码突变最可能由下列哪项因子引起
A.吖啶类化合物 B.丝氨酸 C.5-嗅尿嘧啶 D.乙基乙磺酸盐 3、转座作用前后DNA的含量变化为
A.总量相同 B.总量增加 C.总量减少 D.变化不定 4、点突变中碱基替换的方式包括(B)
A.转化和颠换 B.转换和颠换 C.转变和转换 D.转座和颠换
5、果蝇性连锁突变测定时,最常用的方法是CLB法,C、L、B分别表示(倒位)、(隐性致死)、(榜眼)。 五、简答题
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细胞质遗传 母性影响 雄性不育 三系二区 二、判断题
1、核外遗传是指细胞以外的任何细胞成分所引起的遗传现象。(×) 2、由核基因决定的雄性不育系,没有相应的保持系。(√) 3、母性影响和母性遗传,是一种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4、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都是不依赖于细胞核的,能进行自我复制、转录、翻译的独立的遗传物质。(×)
5、质体DNA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进行着有规则的分离,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6、高等植物的叶绿体DNA,都是双螺旋结构,都是与组蛋白质组合成复合体。(×)
7、线粒体DNA都是环状双螺旋结构,但线粒体DNA没有独立性,不具备自己的表达系统。(×) 8、当核质互作不育株,同正常可育株杂交时,子代可能全部为可育株,也可能全部为不育株。(×) 9、核质互作不育系和其恢复系杂交,F1代全部为正常可育株,F1代自交,F2群体中出现正常可育株和不育株,其比例为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