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方面:为各个费用都确定了比较合理的费用分配基础。主要体现在车间管理费用,设备相关费用,厂房相关费用,人员相关费用。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占很大比例,这里的处理方法是尽量把制造费用划分成可以直接分配的费用。如设备折旧费用,为信息化投入的专用的CAPP软件费用,数控编程软件的费用分摊等能够比较合理地分配。
考核分析方面:作业都有直接负责的组织机构,可以针对各个作业运行数据进行考核,但是如何确定考核指标,还需要仔细设计。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运行结果只是为考核提供了一个基础,在作业成本法提供丰富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平衡记分卡的思想设计一个综合全面的考核体系。
数据采集:由于实施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在作业成本实施中不再是实施的难题。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几个方面:固定数据:各作业的面积、人数、设备原值(或者期初现值),各个零件中精加工、粗加工、非加工工序数量,各个工序的检验数据个数等都可以在系统运行之前一次确定,一些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对MIS的数据统计得到。变化数据:投入的批数以及各个批的投入量,都可以通过MIS得到,从而获得与此相关的动因数据。其他需要输入的数据:编制工艺的数量、数控程序代码的数量等需要直接输入。
工时:工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分配基础,这里可以继承传统成本法下的一些基础工作,以工时相关数据作为分配动因,容易为各方面的人员接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