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 【答案】A 【解析】
B. 7 C. 9 D. 12
【详解】稀硫酸呈酸性,pH小于7,故稀硫酸的 pH 可能是2。故选A。
【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8.二氧化锡(化学式为 SnO2)可监测有害气体,其中 Sn的化合价为( ) A. +1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SnO2中Sn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故选D。
9.一种“人工固氮”的方法是:6H2O+2N2========4NH3+3O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是置换反应,故选C。
10.在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 A. 胆矾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胆矾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故A正确; B、硝酸钾可以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故B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误。 故选A。
B. 硝酸钾
C. 泥沙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催化剂、光照B. +2 C. +3 D. +4
的D. 汽油
1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产生白烟 B. 硫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镁带:黄色火光 D. 铁丝: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不产生白烟,故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正确; C、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试剂的取用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操作正确;
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标签向着手
心,故B操作正确;
C、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C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操作正确。 故选C。
13.物质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均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纯碱、NaOH B.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 C. 银、水银、Ag
D. 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它的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CO2,故正确; C、金属汞俗称水银,其化学式为Hg,故错误;
D、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故选B。
14.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放热 C. 一定有水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一定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的盐不一定是可溶的,如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B. 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D. 生成的盐一定可溶
15.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石灰作干燥剂 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 氧气作燃料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因此常用作干燥剂,故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二氧化碳做灭火剂,故正确; C、氧气能够助燃,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错误; D、熟石灰呈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故选C。
16.关于氯化铵(化学式为 NH4Cl)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复合肥
B. 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C. 所含铵根是金属元素
D. 1molNH4Cl中约含有6.02×1023个氯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B、氯化铵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4)7:2≠1:4,故错误; (1×C、铵根是一个原子团,不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D、1molNH4Cl中约含6.02×1023个氯化铵分子,1个氯化铵分子中含有1个氯原子,所以1molNH4Cl中约10个氯原子,故正确。 含有6.02×故选D。
23
的17.用氨气可以将 NO 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关于微观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物质均为化合物 B. 元素的存在形态均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6: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氨气与一氧化氮,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催化剂5N2+6H2O。
【详解】A、生成物中的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B、在反应前后,氢元素与氧元素都是存在于化合物中,其存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水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6:5,故正确。 故选D。
18.如图是“碳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点的几种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 b点物质和 c点物质可互相转化 C. d点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e 点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