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学情调研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唾手可得(tu?) .B.义愤填膺(yīn) .
文质彬彬(bīn) ..滑稽(jī) .
嗫嚅(nia rú) ..
忸怩(niǔ ní) ..
蹂躏(r?u lìn) ..
心弦(xuán) .
拯救(chěng) .
肆无忌惮(sì) .
倏然(shū) .
鄙视(bǐ) .
C.彷徨(páng huáng) 骇人听闻(hài) ...
D.毛骨悚然(sǒng) 岿然不动(kuī) ..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狼藉 锁屑 交卸 喋喋不休 B.窸索 叱骂 不能自己 俯拾皆是 C.狞笑 纨绔 官衔 不知所措 D.鲁莽 赎罪 褴褛 精兵拣政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B.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C.在对客观事物的探索中,我们不要做袖手旁观的看客。 ....D.他笔功不错,语言能力强,经常写些鸿篇巨制的作文。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当我和小娟走进教室时,看到李纲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 B.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 了生命了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6.诗文默写。(9分) (1)、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 , ”两句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描写的那样 , 。
(3)、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李云》里表达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4)、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的两句诗是: , 。 7、名著阅读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内。(8分)
林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 8、、实践与探究(8分)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4分) 1、 2、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5分) 答: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3分)
10.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3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1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2分)
答:这一语句是“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庐山惊雾
①显然这是一种雾,因为它悬浮低空,且静凝不动。那么薄薄淡淡的样子,人走过去,有了朦胧的眉眼,三步五步,同行者便要相互提醒:“小心脚下”,心就提提高高,脚也落得轻轻,耳朵也聪明起来,一块石头的滚动,一条藤蔓的摇曳,也要伫步观察,以为迷茫中有危险潜藏。
②就在龙首崖那块大石头上,江青露出峥嵘的老地方,我被这雾裹住了。听了见老道人在仙人洞那边敲馨,听得见大天池那边有水流喧豗,一时竟辨不
清来路去路,就只好任其沉浸。头发一摸是光的,脸上一摸是光的,心就惶惶,怀疑人再海底,惧怕来了大鲨鱼来了巨型乌贼该怎么办?同路人胡之不应,手抓四向都是空虚,就怀念身居闹市时六合皆人,那是何等的安全!安全中又嫌喧闹嫌器扰嫌污染二氧化碳,就出去寻找空气寻山寻水寻清静,一寻寻到庐山,不料竟人次绝境,作我奈何?
③雾有浓起来了,一疙瘩一块头地从脚踝子漫上来,埋没了腰,浸没了头,就伸手不见五指。看到那水的白色颗粒再鼻尖上游窜,脚就不感妄动一步。看水汽蒸腾没完没了,心想还是就地安卧的稳当。于是,弯下身子,摸到一块石头,又摸到一块石头,将两块石头敲起来,以机械的撞击聊解困扰。甚至乞望那碰打中溅出火花,以为那便有了水火相抵的意味。然而不能,水火没又,水汽却连石头也打湿,一时落寞如游狗。
④忍不住就唱起来。人说女愁苦,男愁唱,我唱“乱云飞渡仍从容,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雄杰之章,我虽沙哑,满喉咙吼起来,也惊动鬼怪,有人狂在此,勿乱了规矩。作想着一块石头掉下去,任叫前后摸索,终于不见。冷不丁摸着一条蛇,抛下,用脚踩住,搓动,绵软无骨;复捡起,用鼻子来嗅,竟是半截草绳,且未端挽了圈子。一时惊吓,心想莫不是吊死贵来了??
⑤还是老实着好。就身心不动,不至于冲撞了什么怪物。收住脚下土,不至于身无立足。就闭上了眼睛,收缩了精神,息掩了思想,默默中化作一抔土。焉染,有芒刺扎眼,极目远眺,竟天下光明,四山青翠,雾霭不知他去,红日头烈烈灿灿地把一条石径照得石径照得亮亮堂堂。庆幸没敢妄动,山路曲折,上下跳荡,自作造次,早作了涧下孤魂。遂碎步儿奔向文殊台,那是菩萨住的地方,满地是幸福的祥端。
⑥但必须翻过一道三梁。梁背上,一处观景的亭子,四向皆松,俱是青年人形象,挺拔,茂盛、雄壮、气派,是参悟生命的宅园子。我正要体味,眸头一甩,见组下山沟静壮一团白云,鲜如新棉,白如卧雪,煞是悦目。平生似乎没见过如此的洁白,曾在天上坐飞机,舱外云块如瓦片,如手帕。如危崖,如老羊皮,竟都不洁净。有脏黑如抹布的,有灰黄如老脸的,皆陈旧苍老。正这么想着,那云团就运动了,先是膨胀,继而旋转,再就添实了整条山沟。又波浪般朝山顶漫卷,有无数个圆弧吻接的团状块由内向外翻涨、涌动、升腾,转瞬便吞没山岩草树,吞没日影天光。哪里是柔静的云雾,分明是一群野兽,生吞活剥着过来 鸡犬不留!
⑦说话中间就到了脚下,听得见簌簌簌的声音,立时就没了影子。耳际似有流风,一块石头被掀翻了,咕哩咚当滚下深涧。疑是子夜,酷似梦中,一会南天门,一会阴曹府,不复记忆人世物事,仿佛时间倒流了,前生的命程一幕幕映现??
⑧这活不下去的艰难眨眼就过去了。云流入了松林,飒飒嗦嗦的声音更响,似刮,似铲,树枝藤草一律朝山顶倾伏,哗哗的颤抖似疼痛似哆嗦。云块还依旧那么白,白熊、白象、白狼、白狗子—一群凶残的家伙,美丽着,纯洁着,纯洁着,给了那群青年松树一次脱胎换魂的洗礼。
⑨然后,到了山顶子上,作白冠样俊伟,又突然一跃,升起,成一朵真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