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教学计划及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花卉的概念、我国花卉植物资源
和特点、花卉植物的分布、栽培简史、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花卉的栽培技术和繁殖方法;掌握在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主要教学环节
1.理论教学:96 学时;占总学时的40%; 2.实训教学:144学时;占总学时的60%; 三、课程内容 (一)理论部分 绪 论 (4学时)
}
1.花卉的定义
2.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3.我国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4.国内外近代花卉事业发展概况 5.国内外花卉种子工程发展概况 6.花卉科技的发展趋势 总 论
第一章 花卉的分类 (8学时)
!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花卉常用分类法。正确认识每一种花卉,掌握其分类及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学习好花卉栽培技术的关键。 (2)重点与难点
花卉实用分类法。 第一节 花卉常用分类方法 第二节 花卉实用分类
第二章 花卉栽培与环境因手 (1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花卉的生长发育除决定于其本身的遗传特性外,还决定于外界环境因子,因此花卉栽培的成功与否,决定于环境因子的调控。 (2)重点与难点
,
正确了解和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是花卉生产和应用的关键。
第一节 温度对花卉栽培的影响 第二节 光照对花卉栽培的影响 第三节 水分对花卉栽培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对花卉栽培的影响 第五节 气体对花卉栽培的影响 第六节 花期控制
第三章 花卉栽培设施 (15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温室的基本结构、掌握温室的性能及正确管理方法;了解塑料拱棚的环境特点及管理方法、温床的特点与建造;熟练掌握花盆的种类及性能、花卉栽培常用的工具及正确使用
…
(2)重点与难点
温室、塑料拱棚的基本结构、性能及管理方法;温床的特点与建造;花盆的种类及性能 第一节 温室 第二节 其他栽培设施 第三节 常用器具
第四章 花卉的繁殖 (15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花卉繁殖是繁衍花卉后代、保存种质资源的手段。花卉种类相当多,其繁殖方法也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这两大类。
(2)重点与难点
有性繁殖是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第一节
…
第二节
种子繁殖
第二节 扦插繁殖 第三节 分生繁殖 第四节 其它繁殖方法
第五章 花卉的应用 (10学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