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
第十二章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1)概念 1.概述 (2)分类
(3)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 (4)排斥反应 (1)护理评估 (2)护理措施 第一节 概述
2.肾移植
(一)概念
将自体或异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到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恢复被破坏器官或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细胞移植
◆输注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治疗失血或贫血; ◆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胚胎胰岛——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肝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肝炎肝性脑病。 2.组织移植
皮肤、筋膜、肌腱、软骨、骨、血管,或皮肌瓣移植术。 3.器官移植
第1页
外科护理学
(二)分类
1.根据移植物来源分类
(1)自体移植:可永久存活。器官原位植回称为再植,如断肢再植。 (2)同质移植:
一卵双生的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其组织器官相互移植,亦能永久存活而不产生排斥反应。
(3)同种异体移植:
供体和受体属同一种族,如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给另一人,短时期内可存活,但以后有排斥反应,移植物不能永久存活。 (4)异种异体移植:
以不同种族动物的组织进行移植,有强烈的排斥反应。
第2页
外科护理学
2.根据移植的方法分类 (1)游离移植:
移植物从供体取下时,完全断绝与供体的各种联系,移植至受体后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如游离皮片移植。
(2)带蒂移植:
移植物从供体取下后,尚有一部分相连,包括血管和神经,使移植物的存活率提高,等移植物在受体上完全建立血液循环时,再将蒂切断。如带蒂皮瓣、带蒂肌瓣、带蒂大网膜移植等。
(3)吻合移植:
将移植物中的血管与受体的血管吻合,使移植器官即刻得到血液供应,如断肢再植、肾移植和肝移植。
第3页
外科护理学
(4)输注移植:如输血、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胰岛移植。
(三)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 1.供者的选择
(1)免疫学检测:通过免疫学检测选择移植物,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A、B、O型抗原和白细胞抗原(HLA)在器官移植后的排斥中起决定作用。移植前必须检查: ①血型;
②交叉配合与细胞毒性试验; ③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④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血清学测定。 (2)其他条件: ◆供体年龄应<50岁; ◆无心血管、肾和肝等疾病; ◆无全身性感染和局部化脓性疾病。 2.供移植器官的保存
在常温下器官耐受缺氧时间很短,超过30分钟(肾超过60~90分钟)器官即可发生不可逆损害,失去活力。
因此要延长移植器官活力必须迅速改变热缺血(在常温下无血液供应)为冷缺血(在低温下无血液供应)。 3.受者准备
血型、HLA配型,根据医嘱应用免疫抑制药物。 4.病室准备
手术前1日准备好抗生素、各种免疫抑制药。 (四)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24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 移植器官广泛血栓,严重弥漫性出血,功能迅速衰竭。
(2)急性排斥反应——1个月内:发热,局部炎性反应,如移植物肿胀、疼痛、白细胞增多、小血管栓塞、移植器官功能减弱或丧失。
(3)慢性排斥反应: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内。
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最后完全丧失,增加免疫抑制药也难奏效。 3.排斥反应的防治 (1)组织配型:
①首先——选择血型相同者;
②其次——进行组织配型试验——将供体和受体的淋巴细胞放在一起培养1周。 如果淋巴细胞不受刺激则表示组织配型相同,移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4页
外科护理学
如果混合培养的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变形,说明二者不能适应,不能作为供体。 (2)免疫抑制:
①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②X线照射。
第二节 肾移植
【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各脏器功能、凝血机制、血型、HLA配型。
【护理措施】 1.术前
(1)补充营养:病人进适量蛋白、高糖类、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以增强抵抗力; (2)术前1~2日将病人移至隔离房间。 2.术后 (1)一般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发现感染及排斥反应。
2)卧位:平卧位,肾移植侧下肢屈曲15°~25°,以减少切口疼痛和血管吻合口张力。 (2)排异反应: 表现:
①体温突然升高;
第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