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3) 第三单元:《分数》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材理解】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启慧 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材理解】
1 / 19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来解决问题。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式来帮助理解。教师可以用教材中的情境;也可以再寻找一些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交流。“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分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材理解】
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个活动是“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来探索理解。第一种分法是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1/4;再结合3个1/4是3/4来理解;第二种分法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就是把3张饼叠在一起分;分到3个1/4的饼;合起来就是3/4。第二个活动是“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在第一个活动基础上展开;也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即1张饼、 1张饼分和先分8张饼、再分1张饼。在此基础上;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再介绍带分数。这里的教学着力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点;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
2 / 19
由学生自己来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带分数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介绍;不要完全把三种分数并列教学;避免造成分数可以分为3类的错觉。至于9/4与二又四分之一的相等关系;应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教师不需要过早说明转化方法。
试一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特点。即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大于1。
练一练 第1题
通过用假分数与带分数表示同一幅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第3题
让学生在□里填假分数、带分数;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数序;并进一步感受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关系。这里应让学生根据“假分数”与“带分数”的意义来填;而不是根据“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来填。 第三课时:《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材理解】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在归纳出关系式后;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关系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理解;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
3 / 19
也不能是0。
试一试 第2;3题
这两题是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可以有多种思路;教材分别提供了两种互化的方法。在开展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困难;教师可以结合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基础;教师可以增加几道整数与带分数互化的题作为教学的第一层次;再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教学。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学生只要学会用一种方法进行互化即可;在速度及熟练程度上不作过高的要求。
练一练 第4题
本题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1)题学生容易理解;15÷5=3(个);第(2)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用分数表示商;4÷5=4/5(千克)。
实践活动
本活动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度量单位的理解。具体操作时;让学生剪一张长方形纸条作为度量单位;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度量单位;再去度量某些实际物品的长度;多余部分要让学生学会用分数来表达。如测量书的长度;测量前先估计一下;大约3张纸条的长度;度量后得到是三又四分之一张纸条的长度。 第四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理解】
教材先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用
4 / 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