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点出发,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与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其中,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诚实守信要求我们做事待人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守信要求我们讲信用、守信誉、遵守承诺、不欺骗不作假。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和其他道德行为不一样,很多内容都直接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标准和方法,在选择和运用发生的变化,会引起与经济主体相关的经济利益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如果经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产生矛盾时,若会计人员的利益指向经济主体,那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就会受损,便产生了会计职业道德危机。由此可见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对会计职业道德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对待工作客观公正。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计工作中要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谎报数据的真实性,计算结果要严谨周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商业机密,以实现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新的发展。
二、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会计诚信的作用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诚信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在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会计诚信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塑会计诚信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关心的问题。我国经济越是发展快,会计工作越紧要。会计的工作涉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完善的今天,会计诚信缺失成为我过日常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诚信”代表了市场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如果我们的市场失去了诚信价值,就会在经济活动中遭受严厉的打击,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的万福生科、银广夏、红光实业、天津磁卡等造假舞弊案和美国的安然事件被曝光,导致会计行业遇到“诚信危机”。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日常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的特征、协调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作用如下:
2
1、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体现在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行为规范的重要补充,它的作用是其他法律制度不能代替的。就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工作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规定,不宜对会计人员怎样爱岗敬业、提高专业技能、强化为民服务等提出集体要求。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热情,不正当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要求。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2、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会计职业道德
动机是会计人员行为的先导,有怎样的动机就有怎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人们的信念所支配的,信念的好与坏必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出了相关的要求,如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以致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遵循要求会计行为,提高职业素养,有效达到会计行为规范的目的。
3、促成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会计职业道德
从会计职业关系的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服务对象能及时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主要取决于会计职业者是否能严格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人员故意或无意的提供了不充分、不完整、不可靠的会计信息,就会导致会计背离目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服务对象决策失误,甚至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所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因要求是会计职业道德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会计职业人员的素质、道德观要求越发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有较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利用会计职业日常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者的整体素质。
3
三、目前我国会计行为的现状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树立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范,财政部门每年都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每年会提出会计信息缺失的问题。就2011年10月11日公布的检查公告22号文显示:此次检查共发现有问题的金额470.99亿元,查补税款6.44亿元,共处理企业事业单位6293户。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每年都会提出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的问题。如审计署发布的“京沪高铁建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显示,在材料采购、货物运输、机械设备租赁等业务中,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总金额达5、2亿元。一些企业的业绩伪造让人不得不叹息。目前,我国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造假现象会计不良行为突出表现为:
(一)虚增盈利、隐瞒亏损
企业为维持形象,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程和要求进行对账务的核算,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年盈利计划,多上报经营成果,采取账目该提的不计提,该摊销的不摊销、挂往来账或者调整会计科目的办法,掩饰真实情况。比如:将未取得的增值税专业发票的购进存货(免税农产品除外)按一定比例擅自计算分离进项税额借记“其他应收款-xx销售企业,故意不计入采购成本,造成发出的存货成本少转,当期利润虚增;又如,在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时故意少留“坏账准备”科目余额,虚增应收账款净额,少列费用虚增利润的表现。
(二)虚增成本、隐瞒利润
如果企业虚增成本会使利润减少,这是偷税的会计行为,利润的减少使之缴纳的所得税也就减少。某事地税局在调查房地产企业专项税务检查中发现,某公司虚增成本600万元,直接导致企业所得税少申报150万元。如果企业多列支出,将其他开发项目的成本列在该项目的开发成本,甚至把其他单位的支出也列在其中,每平方米就可以虚增百余元,就能达到多列成本、少缴纳税款的最终目的。企业转移利润也是虚增成本的表现,通过与企业股东开办的建筑装饰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就会使高额利润转移装饰公司,借机会进行合理消化,外表看似装饰公司多交了营业税等税金,实际上整个集团偷逃了许多所得税。
4
(三)账外设账、截留收入
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利用自己的权利之便,截留、隐匿各种进项收入和开支,私设“小金库”,也是每年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企业或机关通过账外设账,一方面转移、截留部分正常收入进行私分,另一方隐藏非法收入,逃避检查和监督;在建立会计账时设置两份,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一份对国家、社会、税务机关公众等提供查阅,另外一份则仅供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参考。这样的手段是为了偷税漏税、少计收入、费用多记,从而相关税费就少交。
四、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原因
朱镕基在考察北京会计学院时强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是当前面临严峻的会计诚信缺失的现实,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和反思。虽然解决的方法与对策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近年来社会各界的一些措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但总的来说,会计诚信缺失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遏制,主要原因有:
(一)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监督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力;加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诸多以前没有的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虽然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得到了完善与发展,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家监督机制不力
国家监督即政府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政府部门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制度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企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会计监督检查;同时国家监督的会计实施主体是财政监督,是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财政监督对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但在国家监督的执行过程当中,财政部门由于受到自身人员及地域的限制,使得其工作本身受到很大限制;其
5
相关推荐: